扁柏酚
扁柏酚

中文名:扁柏酚
英文名:HINOKITIOL
别名:无
安全性:
12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香料
成分详细分析
扁柏酚 (Hinokitiol)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
INCI名称: Hinokitiol (扁柏酚)
化学名: 4-Isopropyl-2-hydroxy-2,4,6-cycloheptatrien-1-one
分子式: C10H12O2
天然来源与提取
- 主要来源于扁柏属植物(如台湾扁柏 Chamaecyparis obtusa)的心材 (依据:植物化学研究文献)
- 可通过溶剂萃取法或蒸馏法提取,纯度通常为95%-99% (参考:工业提取技术专利)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功效与科学证据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菌/抗痤疮 | 破坏细菌细胞膜完整性,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 | 强(体外+动物模型) | 0.01%浓度即可抑制90%痤疮丙酸杆菌生长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7) | 0.01%-0.1% |
抗炎 | 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降低IL-6、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 | 中等(体外+小鼠模型) | 可缓解UVB诱导的皮肤炎症反应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15) | 0.05%-0.2% |
抗氧化 | 螯合铁离子减少ROS生成,激活Nrf2/ARE通路 | 中等(体外研究为主) |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相当于0.1mM维生素C (Phytotherapy Research, 2019) | 0.1%-0.5% |
美白淡斑 | 注:此机制基于初步体外研究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合成 | 弱(仅体外细胞实验) | 在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显示抑制效果 (厂商提供资料,需谨慎评估)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天然酚类衍生物 | 扁柏酚(单体) | 熔点 50-52°C,脂溶性,pH稳定范围3-9 |
金属离子螯合物 | 铁-扁柏酚复合物 | 可逆性结合,影响微生物铁代谢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抗痘产品:与锌盐、茶树油协同增强抗菌效果
- 舒缓精华:配合泛醇、红没药醇提升抗炎作用
- 防腐替代系统:在"无paraben"配方中与乙基己基甘油联用
增效组合
- 扁柏酚+烟酰胺:联合抑制痤疮炎症反应 (依据:体外协同实验数据)
- 扁柏酚+水杨酸:促进角质渗透,增强抗菌效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皮肤刺激性:浓度≤0.2%时刺激性低(兔模型)
- 致敏性:偶发接触性皮炎报告(发生率<0.3%)
- 孕妇慎用:缺乏充分安全性数据 (参考:CIR暂未评估)
适用人群
- 推荐:油性/痤疮易发肤质
- 慎用:敏感肌(需先局部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天然抗菌剂"概念应用于亚太市场,近年欧美"clean beauty"产品中应用增长。消费者认知特点:
- 64%亚洲消费者关联其与"植物祛痘"功效 (来源:2022年消费者调研报告)
- 常被与茶树油、积雪草等成分捆绑宣传
7. 总结与展望
扁柏酚作为天然来源多功能活性成分,其抗菌抗炎作用已获较好科学验证,但在美白、抗衰老等领域的应用仍需更多临床研究支持。未来发展方向:
- 微囊化技术解决其易氧化问题
- 与其他新型抗菌剂(如聚六亚甲基双胍)的复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