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油酸钠

蓖麻油酸钠

蓖麻油酸钠
中文名:蓖麻油酸钠
英文名:SODIUM CASTORAT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成分详细分析

蓖麻油酸钠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Sodium Ricinoleate

来源与制备

  • 天然来源:通过蓖麻油(Ricinus communis)水解后与氢氧化钠皂化反应制得 (来源: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8)
  • 化学分类:C18脂肪酸钠盐(主要含羟基脂肪酸结构)
  • 工业标准:符合ISO 2114:2008脂肪酸盐纯度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
表面活性作用 降低水-油界面张力,形成胶束结构 ★★★★☆ (多项体外研究证实) CMC值约0.1-0.5 mM (25°C)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2016) 0.1-2%
轻度抗菌 破坏革兰氏阳性菌细胞膜完整性 (注:体外研究显示对S. aureus有抑制作用) ★★★☆☆ MIC值约512μg/mL (对S. aureu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5) ≥0.5%
"深层清洁毛孔" 理论上可乳化皮脂,但缺乏临床证据 ★☆☆☆☆ (厂商宣称为主) - 未明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主成分 蓖麻油酸钠 分子量316.46 g/mol,熔点~250°C C18H33NaO3,含12-OH位点
同系物 油酸钠 约5-15%共存 (取决于原料纯度) 无双键共轭体系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清洁产品:洗面奶(pH 8-10体系)
  • 乳化体系:O/W乳液(与硬脂酸酯复配)

增效组合

  • +甜菜碱:降低刺激性 (体外皮肤模型显示刺激性降低42%)
  • +锌盐:增强抗菌效果 (注:仅体外数据)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安全(1%以下)(2019年评估报告)
  • 潜在风险:
    • pH>9时可能破坏皮肤屏障
    • 敏感肌可能出现刺痛感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植物来源温和表活"宣传,但实际清洁力较强。约67%含该成分的产品宣称"天然"属性 (2022年市场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传统阴离子表活,其羟基结构带来独特界面活性,但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皮肤长期影响。绿色合成工艺是未来发展方向。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