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柏提取物

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提取物

刺柏提取物
中文名:刺柏提取物
英文名:JUNIPERUS FORMOSANA EXTRACT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提取物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来源

INCI名称: JUNIPERUS FORMOSANA EXTRACT

植物学来源: 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为柏科(Cupressaceae)刺柏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台湾和大陆部分省份 (依据:Flora of China, Vol. 4, 1999)

提取方法与常用规格

  • 提取部位: 主要为针叶和枝条
  • 常见提取方法:
    • 水/乙醇混合溶剂提取(1:1-1:3比例)
    • 超临界CO2萃取(用于精油成分)
  • 商业规格: 通常为1-5%活性物含量的澄清至淡黄色液体 (来源:多家原料商技术资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 清除ROS/RNS,激活Nrf2/ARE通路 体外研究充分 DPPH清除率IC50≈12μg/mL(优于维生素E) (依据:Food Chem, 2013;141(3)) 0.1-0.5%
抗炎 抑制NF-κB和COX-2表达,降低IL-6/TNF-α 体外+小鼠模型 LPS诱导RAW264.7细胞中NO生成抑制率78% (依据:J Ethnopharmacol, 2016;193) 0.2-1%
抗菌(痤疮相关) 破坏细菌细胞膜完整性(尤其对C. acnes 体外研究 C. acnes MIC≈0.625mg/mL (依据:Fitoterapia, 2018;129) 需进一步验证
美白淡斑 理论推测:可能抑制酪氨酸酶 初步体外 注:仅一项研究显示20%提取物抑制率≈35% (来源:未发表厂商数据) N/A
详细机制补充说明:

抗氧化机制中,刺柏提取物的倍半萜类成分可显著提升皮肤细胞中SOD和CAT酶活性(分别提升1.8倍和2.3倍),同时降低MDA水平(降幅达42%)(依据:Oxid Med Cell Longev, 2017;2017)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含量范围
挥发性萜类 α-蒎烯、δ-杜松烯、桧烯 易挥发,脂溶性 精油中30-55%
二萜类 刺柏醇(Formosanone) 非挥发性,结晶性 0.2-1.5%干重
黄酮类 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水溶性,紫外吸收 0.05-0.3%
木质素 松脂酚 大分子聚合物 5-15%干重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性体系: 抗炎爽肤水、喷雾(需助溶)
  • 油性体系: 精油混合、卸妆油(增强抗菌)
  • 乳液/霜: 抗氧化日霜、痤疮护理产品

已验证协同成分

  • 抗氧化: 维生素E(增效1.7倍)(依据:Cosm Ingred Rev, 2019)
  • 抗炎: 红没药醇(降低IL-1β协同效应)
  • 防腐: 苯氧乙醇(抗菌谱互补)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 柏科植物提取物(相关类属)安全等级1(最高安全)(参考:CIR Final Report, 2016)
  • 皮肤刺激性: 0.5%浓度下无刺激(HRIPT测试)
  • 敏感肌注意: 精油成分可能致敏(α-蒎烯过敏率≈0.3%)

适用人群建议

  • 推荐: 油性/混合性皮肤、炎症性皮肤
  • 慎用: 已知柏科过敏者、孕期(理论风险)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主要应用于台湾地区品牌(占全球使用量的62%),近年国际"clean beauty"趋势中作为欧洲刺柏(J. communis)的替代品(来源:Mintel GNPD数据库)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面联想: "森林疗法"、"纯净原料"
  • 认知误区: 常与杜松莓(J. communis果实)功效混淆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已确立抗氧化和抗炎功效,适合作为天然防腐系统辅助成分油痘肌护理活性物

未来方向: 需更多人体临床验证(尤其抗痤疮功效),以及标准化提取工艺建立(关键活性物定量控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