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酸钙

柠檬酸钙

柠檬酸钙
中文名:柠檬酸钙
英文名:CALCIUM CITRATE
别名:枸橼酸钙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螯合剂

成分简介

柠檬酸钙是一种钙盐,由钙和柠檬酸结合而成,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功能性成分。它常作为pH调节剂,帮助维持产品的酸碱平衡,确保配方稳定并增强其他活性成分的效果。同时,柠檬酸钙具有螯合作用,能结合金属离子(如铁或铜),防止产品氧化、变色或降解,从而延长保质期。此外,它有时用作轻微的增稠剂或填充剂,改善...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柠檬酸钙 (Calcium Citrate) 全面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CALCIUM CITRATE

化学特性

  • 分子式: Ca3(C6H5O7)2
  • 分子量: 498.43 g/mol
  • 形态: 白色结晶粉末
  • 溶解性: 微溶于水(0.095 g/100mL),不溶于乙醇
  • pH特性: 水溶液呈弱碱性(pH 7-8)

天然来源与生产

主要由柠檬酸与氢氧化钙或碳酸钙中和反应制得:

3Ca(OH)2 + 2C6H8O7 → Ca3(C6H5O7)2 + 6H2O

天然存在于柑橘类水果,但商业产品均为合成制备 (来源: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4)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
pH缓冲调节 通过钙离子与氢离子交换稳定体系pH值 ★★★★☆
(强实验室证据)
在pH 4-8范围内有效维持体系稳定性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7) 0.1-1%
螯合剂 柠檬酸根与金属离子(Ca²⁺, Mg²⁺, Fe³⁺)形成稳定络合物 ★★★★★
(充分证实)
防止金属催化氧化,延长产品保质期 0.05-0.3%
角质软化 钙离子可能干扰角质细胞桥粒连接 ★★☆☆☆
(理论推测)
体外研究显示钙离子影响角质层粘附 (注:缺乏直接人体证据) 未知
"矿物补充" 厂商宣称可补充皮肤矿物质 ★☆☆☆☆ 无可靠研究证实透皮钙吸收 (注:此宣称缺乏临床证据支持)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角色
有机钙盐 四水合柠檬酸钙
(Ca3(C6H5O7)2·4H2O)
晶体密度:1.63 g/cm³
分解温度:120°C(失水)
主要活性成分
离子组分 Ca²⁺ 阳离子 离子半径:100 pm
水合能:1577 kJ/mol
缓冲/信号传导
阴离子基团 柠檬酸根(C6H5O7)³⁻ 螯合常数(logK):
Ca²⁺:4.9, Fe³⁺:11.5
金属螯合主力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牙膏/口腔护理 (占比约45%):钙离子辅助牙釉质再矿化
  • 抗衰老面霜 (占比约30%):pH稳定剂
  • 止汗剂/除臭剂 (占比约15%):铝盐增效剂
  • 护发产品 (占比约10%):改善头发矿物沉积

协同增效组合

  • + 羟基磷灰石: 促进牙齿再矿化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2020)
  • + 维生素C衍生物: 减少原型VC氧化降解
  • + 氯化铝: 增强止汗效果 (通过形成更大分子复合物)
  • + α-羟基酸: 中和酸性刺激,降低pH敏感性

配方注意事项

避免与高浓度磷酸盐配伍(可能形成不溶性磷酸钙沉淀),水基配方中建议添加量≤0.5%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使用浓度≤1%) (CIR Final Report, 2018)
  • 致敏性: 极低 (无皮肤致敏报告)
  • 眼刺激性: 轻微 (Rinse-off产品无风险)

适用人群与禁忌

  • 适用: 所有肤质(包括敏感肌)、孕妇/哺乳期
  • 慎用: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理论全身吸收风险)
  • 禁忌: 开放性伤口部位

稳定性与储存

吸湿性强,需密封储存(RH≤60%),高温下可能失去结晶水但不影响功能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分布

  • 高端线应用: 25%(主打"生物可利用钙"概念)
  • 药妆/牙科专业: 40%
  • 大众开架产品: 35%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面联想: "矿物质补充"、"温和"、"牙釉质修复"
  • 认知误区: 40%消费者误认为可替代补钙剂 (2023市场调研)
  • 清洁标签优势: "源于柑橘"的自然宣称接受度达78%

监管标注要求

欧盟:无限制|中国:限用浓度1%|美国:OTC药物中需标注确切含量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优势: 高效缓冲/螯合性能,优异安全性,多重配方兼容性
  • 局限: 水溶性较差,透皮生物利用度存疑
  • 性价比: 原料成本$15-25/kg,属中档功能性添加剂

研究前沿

  • 纳米化技术提升透皮递送效率 (初代体外研究显示粒径≤100nm时角质层穿透率提升3倍)
  • 与信号肽复合促进成纤维细胞活性 (初步细胞实验)
  • 作为生物可降解微球的钙源载体

发展建议

优先开发口腔护理及稳定增效应用,谨慎对待透皮吸收宣称;关注纳米化技术的商业化可行性,加强消费者教育避免误读。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