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
中文名:聚苯乙烯
英文名:POLYSTYRENE
别名:PS、发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发泡胶、EPS
安全性:
1
功效:成膜剂、增稠剂
成分简介
聚苯乙烯是一种合成聚合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功能性成分。它常见于磨砂产品中,作为物理去角质微珠,帮助温和去除死皮细胞,促进皮肤光滑和清洁。此外,聚苯乙烯可能作为填充剂或增稠剂,用于调整产品的质地、增加体积或改善稳定性。然而,由于塑料微珠对环境(如水体污染)的负面影响,许多地区已禁止或限制其使用...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聚苯乙烯 (Polystyrene)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聚苯乙烯 (Polystyrene) · CAS号: 9003-53-6 · EC号: 618-370-2
来源与生产
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通过苯乙烯单体自由基聚合制成。化妆品级需严格控制分子量分布与残留单体 (< 1ppm)。
(依据:聚合物化学合成标准 - J. Appl. Polym. Sci. 2020)
物理形态与特性
- 形态: 透明硬质颗粒/微球 (0.1-500μm)
- 密度: 1.04-1.06 g/cm³
- 折射率: 1.59 (提供光学修饰效果)
- 热变形温度: 70-100℃ (配方加工稳定性关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 |
|---|---|---|---|---|
| 物理去角质 | 微球通过机械摩擦去除角质层死细胞 | ★★★☆☆ (明确物理机制) | 体外皮肤模型显示角质层剥离效果 (Dermatol. Res. Pract. 2018) | 1-10% |
| 肤质即时改善 | 微球填充皮肤凹陷与皱纹 | ★★☆☆☆ (短期视觉效应) | 光学显微镜证实皮肤纹理遮盖效应 (J. Cosmet. Sci. 2016) | 0.5-5% |
| "皮肤屏障修复" | 无直接生物修复作用 | ★☆☆☆☆ (缺乏证据) | 注:此宣称无细胞水平证据支持 | - |
| 配方增稠稳定 | 微球网络结构增加体系粘度 | ★★★★☆ (流变学证实) | 浓度≥3%显著改变体系屈服应力 (Colloids Surf. B 2019) | 3-8%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化妆品级特殊要求 |
|---|---|---|---|
| 基础聚合物 | 无规聚苯乙烯均聚物 | 分子量 50k-400k Da | 低寡聚物含量 (<0.1%) |
| 残留单体 | 苯乙烯 | 潜在刺激物 | 严格限制 ≤1ppm (ISO 18830) |
| 添加剂 | 抗氧化剂 (BHT) | 防聚合物氧化降解 | 限用量 ≤0.1% |
| 表面改性剂 | 硅烷偶联剂 | 改善配方分散性 | 需申报改性剂成分 |
(来源: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 ICID 2022)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磨砂洁面/身体护理:作为物理去角质粒子
- 妆前乳/粉底:提供柔焦与填充效果
- 控油产品:吸附皮脂 (需表面改性)
- 粘度调节剂:用于凝胶与慕斯体系
协同增效成分
- 硅弹性体: 增强柔滑触感 (协同指数 1.8×)
- 多孔淀粉: 联合吸附油脂 (吸附量提升 40%)
- 水溶性聚合物: 防止微球沉降 (如黄原胶)
配方注意事项
避免与强溶剂(丙酮、二甲苯)配伍导致溶解,pH适用范围4-9。(Cosmetics & Toiletries 2021)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冲洗类产品安全,驻留类待补充数据
- 皮肤刺激性: 完整皮肤无刺激 (OECD 439),破损皮肤可能致微擦伤
- 环境风险: 微塑料污染主要来源 · 全球60+国家已禁用
(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UNEP 2022微塑料评估)
适用人群警示
- 适用: 健康油性/混合性皮肤 (限冲洗产品)
- 慎用: 玫瑰痤疮 · 特应性皮炎 · 术后恢复期
- 禁用: 含微塑料禁令地区 (欧盟·中国·加拿大等)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2020年后全球市场急剧萎缩,仅限非冲洗类产品在非禁令区存在。替代品(荷荷巴酯微球、纤维素微晶)市占率提升85%。
消费者认知偏差
- 误认"可生物降解":实际需400+年降解
- 高估柔焦效果持续性(仅维持4-6小时)
- 忽视环境迁移风险(污水处理厂截留率仅85%)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结论
- 功效: 明确物理去角质/光学修饰作用,无生物活性功效
- 安全性: 局部使用低敏但具重大环境风险
- 法规: 全球监管趋严,微塑料应用不可持续
未来趋势
- 替代材料: 聚乳酸(PLA)·改性纤维素·硅石微球成为主流
- 技术革新: 可溶性微球技术(PVA/PVP基)
- 监管演进: OECD推动全球微塑料统一禁令框架
(来源:Sustainable Cosmetics Summit 2023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