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嵛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
山嵛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

中文名:山嵛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
英文名:BEHENALKONIUM CHLORIDE
别名:无
安全性: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抗静电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山嵛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 (Behentrimonium Chlorid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山嵛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 (INCI: Behentrimonium Chloride)
CAS号: 17301-53-0
分子式: C25H54ClN
分子量: 404.16 g/mol
来源与生产
通过以下工艺合成:
- 以山嵛酸(源自菜籽油/芥花油或棕榈油)为原料,经氢化提纯
- 经胺化反应生成山嵛胺
- 与氯甲烷进行季铵化反应:
R-N(CH3)2 + CH3Cl → R-N+(CH3)3Cl-
(R = C21H43烷基链) - 商业产品通常含少量其他烷基链同系物 (来源:化妆品原料标准 ISO 22716)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静电 | 阳离子头吸附带负电荷表面,中和静电荷 | 充分证实 | 表面电位降低 >80% (0.1-0.5%浓度) (依据:J. Appl. Polym. Sci.) | 0.05-0.5% |
调理/柔顺 | 长链烷基定向排列形成疏水膜,降低摩擦系数 | 充分证实 | 摩擦系数降低40-60% (离体皮肤模型) (依据:Skin Res Technol) | 0.1-1.0% |
乳化稳定 | 阳离子头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正电界面层 | 中度证实 | O/W乳液zeta电位+15至+30mV,提升高温稳定性 (依据:Colloids Surf B) | 0.3-2.0% |
"深层修复" | 缺乏明确分子通路证据 | 厂商宣称 | 无直接细胞修复机制研究 (注:此宣称缺乏人体试验证据)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季铵盐阳离子 | 三甲基山嵛基氯化铵 | • 亲水头部:永久正电荷 • CMC:~0.1mM (低表面活性) • Krafft点:45-50°C |
烷基链结构 | C22饱和直链烷基 | • 链长:C21H43- (山嵛基) • 高疏水性 (log P≈8.5) • 结晶倾向显著 |
杂质控制指标 | 同系物残留 | • 游离胺:≤1.0% • 氯化钠:≤3.0% • C16-C20同系物:≤10.0% (来源:ECHA注册数据)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护发素/发膜 (核心调理剂,占比0.5-3%)
- 膏霜/乳液 (辅助乳化剂,0.2-1%)
- 脱毛膏 (pH缓冲/皮肤调理,0.3-0.8%)
- 彩妆底霜 (改善铺展性,0.1-0.5%)
关键协同成分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增强沉积 (如:月桂基硫酸钠)
- 硅油类:提升疏水膜连续性 (如:聚二甲基硅氧烷)
- 多元醇:降低Krafft点防止结晶 (如:丙二醇)
- 阳离子聚合物:电荷协同增强吸附 (如:聚季铵盐-10)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急性毒性:LD50 >2000mg/kg (大鼠口服,实际低吸收)
- 皮肤刺激性:0.5%以下浓度无刺激 (依据:CIR最终评估)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 (浓度≤3%)
- 眼刺激性:禁用入眼,R41分类 (来源:ECHA CLP)
使用限制与注意事项
- 适用pH范围:2.5-7.0 (碱性环境分解风险)
- 禁忌配伍:阴离子成分需分相添加
- 敏感肌慎用:破损皮肤可能产生刺痛
- 浓度上限:淋洗类≤3.0%,驻留类≤0.5% (参考:SCCS意见书)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高端护发产品的核心调理成分
- "无硅油"配方中替代硅油的调理剂
- 宣称重点:柔顺抗毛躁、易梳理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区1:"阳离子=刺激性" → 实际长链季铵盐温和性显著高于短链
- 误区2:"天然来源=完全安全" → 山嵛基虽源自植物油,但经化学改性
- 科学传播重点:解释沉积机理,区分"修复"与"表面调理"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高效电荷中和与成膜能力,护发领域金标准调理剂
- C22长链提供优异润滑性且刺激性低
- 配方兼容性良好,但需注意配伍禁忌
未来研究方向
- 新型复配体系:与生物基乳化剂协同降低用量 (初步研究:Green Chem, 2022)
- 皮肤屏障影响:长期使用对角质层脂质的影响需深入
- 环境行为研究:生物降解路径优化 (注:现有数据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