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芒柄花根提取物
红芒柄花(ONONIS SPINOSA)根提取物

中文名:红芒柄花根提取物
英文名:ONONIS SPINOSA ROOT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镇静消炎
成分详细分析
红芒柄花(ONONIS SPINOSA)根提取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Ononis Spinosa Root Extract
植物学背景
红芒柄花(Ononis spinosa)为豆科芒柄花属多年生灌木,广泛分布于欧洲及西亚地区,传统用于利尿、抗炎和皮肤护理 (依据:欧洲药典传统用途记载)。
提取部位与方法
- 提取部位:根部(含最高浓度活性成分)
- 常见提取方式:水-乙醇混合溶剂提取(1:1比例)
- 标准化指标:通常以总异黄酮含量≥2%作为质量控制标准 (来源:化妆品原料供应商技术文件)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氧化防护 | 清除ROS/抑制脂质过氧化 激活Nrf2-ARE通路 |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 0.5%浓度可减少UVB诱导的MDA生成达62% (依据:J Ethnopharmacol. 2017) | 0.2-1% |
抗炎舒缓 | 抑制COX-2/PGE2通路 下调IL-6/TNF-α表达 |
★★★ (体外研究) | 在LPS刺激的巨噬细胞模型中显示剂量依赖性抑制 (依据:Phytother Res. 2015) | 0.5-2% |
"促进胶原合成" | 潜在激活TGF-β/Smad通路 | ★☆ (初步细胞实验) | *注:仅在成纤维细胞单层培养中观察到胶原I mRNA上调* | 未确定 |
详细抗氧化机制与证据:
体外研究显示其异黄酮组分(如芒柄花素)通过:
- 直接清除DPPH自由基(EC50=28μg/mL)
- 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达对照组的2.3倍
- 抑制UVB诱导的MMP-1表达(依据:Photochem Photobiol. 2018)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活性 |
---|---|---|---|
异黄酮类 | 芒柄花素(Formononetin) 大豆苷元(Daidzein) |
脂溶性 分子量268-270 |
雌激素样活性 抗氧化/抗炎 |
三萜类 | α-香树脂醇 β-香树脂醇 |
结晶性固体 分子量426 |
屏障修复 抗刺激 |
酚酸类 | 香草酸 对羟基苯甲酸 |
水溶性 分子量150-170 |
抗菌 抗氧化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最佳载体:醇溶性体系(含5-10%助溶剂)
- pH稳定性:3.5-7.0(酸性条件下部分异黄酮可能沉淀)
- 温度敏感性:避免长期>45℃储存
增效组合
- 抗氧化协同:维生素E(可使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升1.8倍)
- 抗炎协同:红没药醇(抑制NF-κB通路互补)
- *理论增效:透明质酸(可能增强透皮吸收)(来源:体外透皮模型推测)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参考:2015年CIR最终报告)
- 致敏率:<0.3%(200人斑贴测试)
- 孕妇慎用:含植物雌激素(理论风险)
适用肤质
- 优先推荐:敏感性皮肤、光老化皮肤
- 慎用情况:雌激素依赖性皮肤病(如黄褐斑)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要应用:抗衰老精华(62%)、舒缓面膜(28%)
- 价格区间:中高端($30-80/30mL)
- 宣称重点:"植物性抗氧化"、"自然抗炎"
认知调研
2022年欧洲消费者调查显示:
- 38%消费者认为其比合成抗氧化剂"更温和"
- 12%因"雌激素担忧"而回避(来源:Mintel市场分析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具有明确抗氧化/抗炎活性的植物提取物,适合替代部分合成抗氧化剂。
研究缺口:缺乏高质量人体临床试验,胶原刺激功效需进一步验证。
发展方向:纳米载体技术可能解决其透皮吸收率问题(现有约8%透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