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15 链烷醇聚醚-12
C11-15 链烷醇聚醚-12
中文名:C11-15 链烷醇聚醚-12
英文名:C11-15 PARETH-12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表面剂, 乳化剂
成分简介
C11-15 链烷醇聚醚-12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乳化剂,帮助油性和水性成分均匀混合,形成稳定的乳液或霜体,防止产品分层。同时,它具有清洁功能,能温和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降低表面张力,提升产品的铺展性和吸收性。此外,它还能作为增溶剂,帮助溶解不溶性...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C11-15 链烷醇聚醚-12
1. 基础信息 & 来源
C11-15 链烷醇聚醚-12(INCI名称:C11-15 Pareth-12)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属于聚乙二醇醚类化合物。
主要来源与生产
- 原料来源:石油衍生C11-15脂肪醇与环氧乙烷聚合反应产物 (参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 关键特性:分子量范围≈650-750 Da,HLB值≈14-16(亲水性)
- 商业化产品:常见于Neodol系列(Shell Chemicals)等工业级原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乳化稳定 |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CMC≈0.01-0.1 wt%) | ★★★☆(充分证实) | 12个EO单元提供最佳亲水-疏水平衡 (依据:Colloids and Surfaces A, 2016) | 1-5% |
| 温和清洁 | 胶束形成能力弱于SLS,破坏角质层脂质较少 | ★★☆☆(有限人体数据) | 体外实验显示细胞毒性低于SLS 40% (参考:Toxicology in Vitro, 2019) | 0.5-2% |
| "保湿增效" | 可能通过改善配方体系稳定性间接实现 | ★☆☆☆(理论推测) | *注:无直接保湿机制证据,依赖配方协同*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主链结构 | C11-15烷基(饱和) | Log P≈5-7(高脂溶性) |
| 聚氧乙烯链 | -(CH2CH2O)12H | 水合半径≈1.2 nm |
| 杂质控制 | 1,4-二噁烷(<10 ppm) | 需符合ICH Q3C标准 (来源:CIR评估报告)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O/W乳液体系:与硬脂酸甘油酯类协同(HLB匹配)
- 沐浴露/洁面:搭配甜菜碱降低刺激(电荷中和效应)
- 防晒产品:提升二氧化钛分散性 (依据:J. Cosmet. Sci., 2020)
配伍禁忌
- 阳离子聚合物:可能产生沉淀(pH<5时)
- 高浓度电解质:导致胶束结构破坏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25%) (参考:CIR 2018 Final Report)
- 致敏性:极低(EC3>20%)
- 眼刺激:稀释后(<1%)可接受
适用人群注意
- 敏感肌:建议配方中浓度<5%
- 儿童产品:避免用于黏膜接触部位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该成分主要作为功能性乳化剂出现在配方中,较少直接面向消费者宣传。
- Clean Beauty争议:因石油来源可能被某些标准排除
- 替代方案:植物源C12-14醇聚醚-12(成本高30-50%)
7. 总结与展望
C11-15 链烷醇聚醚-12是经充分验证的多功能乳化剂,其安全性数据和功能特性明确,但在可持续发展趋势下可能面临原料来源挑战。
*未来研究方向:生物降解性优化(目前仅60% OECD 301B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