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油酰两性基乙酸钠
椰油酰两性基乙酸钠

中文名:椰油酰两性基乙酸钠
英文名:SODIUM COCOAMPHOACET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成分详细分析
椰油酰两性基乙酸钠 (Sodium Cocoyl Amphoacetate) 全面成分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椰油酰两性基乙酸钠 (Sodium Cocoyl Amphoacetate),属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阴离子和阳离子基团的特性。
原料来源与生产
- 主要来源:椰子油脂肪酸(C8-C18链长)经酰胺化与季铵化反应合成
- 生产工艺:椰子油脂肪酸与氯乙酸钠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酰基氨基乙酸,再经季铵化改性
- 商品形态:琥珀色粘稠液体(30-40%活性物浓度),pH 8-9 (1%溶液)
历史应用背景
1980年代开发为皂基替代品,1995年通过CIR安全评估,2000年后广泛用于婴幼儿及敏感肌清洁产品 (依据:CIR 2004年最终评估报告)。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科学依据为重点)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温和清洁 | 通过两性离子头降低表面张力(~30mN/m),选择性清除疏水污垢,减少角质层脂质溶解 | ★★★★☆ (强临床证据)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比SLS减少50%角质层蛋白变性(J. Soc. Cosmet. Chem 1998) | 1-5% |
降低刺激 | 与皮肤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竞争性结合,减少阴离子表活对角质层的渗透 | ★★★★☆ | 斑贴试验显示刺激指数比SLS低4倍(Contact Derm. 2007) | 配伍使用≥15% |
增泡稳泡 | 分子间形成双电层结构,增强液膜弹性(Marangoni效应) | ★★★☆☆ | Ross-Miles法测定泡沫体积比氨基酸表活高40%(Tenside Surf. Det. 2011) | 3-8% |
抗硬水性 | 两性离子结构螯合Ca2+/Mg2+,防止皂垢形成 | ★★★★☆ | 在300ppm硬水中保持90%以上起泡力(Int. J. Cosmet. Sci 2005) | ≥2% |
保湿辅助 | 可能通过减少屏障损伤间接维持水分 | ★★☆☆☆ | 体外角质层水合度测量显示差异不显著 *注:此功效缺乏直接机制证据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贡献 |
---|---|---|---|
主活性物 | 椰油酰两性基乙酸二钠 (CnH2n+1CONHCH2CH2N+(CH2COO-)(CH3)CH2COO-) |
分子量:380-420g/mol CMC:0.1-0.5mM |
提供两性清洁与增溶能力 |
脂肪酸组成 | C12: 45-55%, C14: 15-25% C16: 8-12%, C18: 2-7% |
碳链分布决定温和性 (长链占比高则温和性↑) |
C12主导去污力 C18提升肤感柔润度 |
副产物 | 氯化钠(≤3%) 未反应脂肪酸(≤1.5%) |
生产残留 | 影响体系粘度与透明度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洁面产品: 啫喱(5-15%)、慕斯(3-8%)、卸妆乳(4-10%)
- 洗发水: 主表活(8-20%)或辅助表活(3-10%)
- 婴儿护理: 沐浴露(10-25%)、泡泡浴(15-30%)
增效配伍组合
- 降低刺激: 与月桂基葡糖苷复配(1:1~1:3),可降低表面张力至25mN/m
- 增稠优化: 添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2:1)提升粘度至5000cP
- 防腐增效: 增强苯氧乙醇对革兰氏阴性菌效力(提升2倍MIC)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 安全 (最高浓度50%淋洗类产品) (CIR 2004)
- 眼刺激性: Draize评分1.5/110 (属轻度刺激)
- 致敏率: <0.2% (万人临床监测) (Dermatitis 2018)
适用人群注意事项
- 推荐: 敏感性皮肤(≤10%)、婴幼儿产品(≤15%)、湿疹皮肤(需配伍润肤剂)
- 慎用: 严重屏障受损皮肤(避免>5%浓度)、对椰油衍生物过敏者
- 配伍禁忌: 强阳离子调理剂(可能沉淀),pH<4时降低溶解度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分析
- 价格区间: 中高端(较SLES高30-50%,较氨基酸表活低20%)
- 宣称热点: "温和洁净" (82%)、"婴幼儿适用" (76%)、"低刺激" (68%)
- 增长领域: 男性洁面(+15% YoY)、敏感肌专用洗发水(+22% YoY)
认知误区澄清
- 误区1: "天然椰子油制成=完全有机"
*注:实际为化学改性合成物,不符合有机认证标准*
- 误区2: "适用于所有敏感肌"
*注:仍有0.2-0.5%人群可能出现椰油酰基相关过敏*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优势总结
- 黄金平衡点: 在清洁力(≥皂基80%)与温和性(刺激指数≤SLS 25%)间取得最佳平衡
- 配方友好性: 宽pH适应性(4-10)、优异电解质稳定性
- 安全记录: 30年应用史,0例严重不良反应报告
未来研发方向
- 绿色工艺: 酶催化合成降低能耗(当前研究转化率>85%)
- 精准碳链: 分馏C12/C14提升温和性(已有C14>90%实验品)
- 功效拓展: 与神经酰胺复合增强屏障修复功能(体外验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