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瓣无患子果提取物
毛瓣无患子(SAPINDUS RARAK)果提取物

中文名:毛瓣无患子果提取物
英文名:SAPINDUS RARAK FRUIT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毛瓣无患子(SAPINDUS RARAK)果提取物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植物学特征
毛瓣无患子(Sapindus rarak)属于无患子科(Sapindaceae),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热带地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其果实呈黄褐色球形,表面具皱纹,成熟时果皮富含皂苷类物质。
提取工艺
- 主要原料部位:干燥果皮(皂苷含量最高)
- 常见提取方式:
- 水提/醇提(乙醇浓度30-70%)
- 超临界CO₂萃取(用于高纯度皂苷获取)
- 低温冻干(保留热敏性成分)
- 标准化指标:总皂苷含量(通常为10-40% w/w)(依据:东南亚传统草药提取物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温和清洁与卸妆 | 皂苷分子亲水亲油结构降低表面张力,乳化油脂 | ★★★☆ (强) | 体外测试显示0.5%浓度清除98%皮脂模拟物(J Surfact Deterg, 2018) | 0.5-5% |
抗炎舒缓 | 抑制NF-κB通路降低TNF-α、IL-6表达 | ★★★ (中) | 人体成纤维细胞模型显示1%提取物降低LPS诱导炎症因子40%(J Ethnopharmacol, 2020) | 0.5-2% |
抗菌抗痤疮 |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 | ★★☆ (中) | 对C.acnes MIC=62.5μg/mL(相当于0.5%配方)(Asian Pac J Trop Biomed, 2017) | ≥0.5% |
抗氧化保护 |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 | ★★☆ (中) | ORAC值≈3500μmol TE/g(显著高于维生素C)(Food Chem, 2019) | 0.1-1% |
美白淡斑* | 潜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 ★ (弱) | 体外试验显示15%抑制率(1mg/mL)(注:仅单一研究证据) | 未确定 |
*注:美白宣称缺乏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生物活性 |
---|---|---|---|
三萜皂苷 (主要活性物) | Rarasaponin I-VI Mukorossi glycoside |
两亲性结构 pH敏感(最佳4-8) |
表面活性、抗炎、抗菌 |
酚酸类 | 没食子酸 原儿茶酸 |
水溶性 光热敏感 |
抗氧化(清除·OH自由基) |
黄酮 | 槲皮素衍生物 山奈酚苷 |
中等极性 UV稳定性差 |
抗炎、抑制弹性蛋白酶 |
多糖 | 阿拉伯半乳聚糖 | 高分子量 增稠性 |
保湿、成膜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剂型
- 清洁类:洁面啫喱(3-8%)、卸妆油(1-3%乳化剂)
- 护发类:洗发水(2-5%主表活)、头皮护理液
- 功效护肤:抗痘精华(0.5-2%)、舒缓面膜(1-3%)
增效配伍组合
- 清洁增效:+ 烷基糖苷(降低刺激,增强泡沫稳定性)
- 抗炎协同:+ 红没药醇(抑制COX-2通路互补)
- 防腐替代:+ 乙基己基甘油(破坏生物膜增强抗菌)
- 稳定性优化:+ EDTA二钠(螯合金属离子防皂苷氧化)
配伍禁忌
- 避免与阳离子调理剂(如Cetrimonium chloride)直接混合(沉淀风险)
- pH<4时皂苷易水解,需避免与高浓度酸类(甘醇酸>5%)配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未完成全面评估(参考近缘种S. mukorossi为"安全")(CIR, 2016)
- 致敏性:斑贴试验显示<0.5%致敏率(200例)(Dermatitis, 2021)
- 眼刺激性:3%溶液HET-CAM评分=1.2(属轻度刺激)
适用人群警示
- 推荐:油痘肌、敏感肌(低浓度)、追求天然配方者
- 慎用:特应性皮炎急性期、眼部产品(除非浓度≤0.2%)
- 孕妇:无致畸报告,但缺乏安全性数据
使用限制
- 中国法规:未列入禁用/限用成分
- 欧盟:允许使用(最高浓度未限定)
- 注意:与强氧化剂(如高浓度过氧苯甲酰)配伍可能产生未知产物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核心概念:"天然APG替代品"、"亚洲传统智慧"
- 价格区间:中高端(原料成本$80-150/kg)
- 认证优势:易获COSMOS/Natural认证(非转基因植物来源)
消费者洞察
- 认知度:东南亚市场认知度高(传统洗发用途),欧美市场属新兴成分
- 宣称偏好:"零化学合成表活"(实际常复配)、"古法发酵"(需工艺验证)
- 误解纠正:
- 误区:"完全无刺激" → 事实:高浓度(>5%)仍可能导致干燥
- 误区:"可食用级安全" → 事实:外用与内服安全性标准不同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独特优势:天然表面活性与生物活性双重功能
- 科研缺口:缺乏随机对照人体试验(尤其抗炎功效)
- 配方挑战:pH稳定性与高浓度使用时的肤感调控
发展方向
- 技术突破:酶解修饰提高皂苷温和性(降低临界胶束浓度)
- 应用拓展:微胶囊化缓释系统(延长抗炎活性)
- 可持续性:果核综合利用(油脂用于润肤剂)提升生态效益
专家建议
在清洁产品中作为主表活时,建议:① 复配5-10%两性离子表活降低脱脂力 ② 添加1-3%泛醇缓解可能的紧绷感。在功效型精华中,推荐0.5-1%浓度配合传输体技术提升透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