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蜡硬脂醇硫酸酯钠
鲸蜡硬脂醇硫酸酯钠
中文名:鲸蜡硬脂醇硫酸酯钠
英文名:SODIUM CETEARYL SULFAT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表面剂
成分简介
鲸蜡硬脂醇硫酸酯钠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其主要作用包括:作为乳化剂,帮助稳定油性和水性成分的混合,使产品质地均匀;作为清洁剂,提供温和的去污效果,常用于洗面奶、洗发水等,能有效去除皮肤和头发上的杂质;作为增稠剂,增加产品的粘度,改善涂抹感和使用体验;此外,它还能起到起泡作...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评估报告:鲸蜡硬脂醇硫酸酯钠 (Sodium Cetearyl Sulfat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鲸蜡硬脂醇硫酸酯钠 (INCI: Sodium Cetearyl Sulfate),CAS号:59186-41-3
来源与制备
工业制备通过以下工艺:
- 原料来源: 鲸蜡醇 (C16) 与 硬脂醇 (C18) 的混合物经硫酸化反应
- 关键反应: Cetearyl alcohol + SO3/H2SO4 → Cetearyl sulfate + NaOH中和
- 商业形态: 白色至淡黄色蜡状固体或片状物 (纯度:85-95%)
(依据:国际化妆品原料词典第16版; Fiume et al., 2016)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作用基于:
- 双亲结构: 长链烷基(疏水) + 硫酸盐基团(亲水)
- 临界胶束浓度(CMC): ≈0.05-0.1 wt% (25°C)
- 作用原理: 降低表面张力 → 乳化油脂 → 增强水溶性
功效评估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 |
|---|---|---|---|---|
| 主乳化剂 |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稳定液晶结构 | ★★★★☆ (充分证实) |
在O/W乳霜中形成层状液晶 (1-3%) | 0.5-5% |
| 清洁/发泡 | 胶束包裹皮脂/污垢,降低附着力 | ★★★☆☆ (实验证实) |
体外测试显示去污力≈SLES的70% | 0.5-15% |
| 肤感改良剂* | 调节配方流变特性 | ★★☆☆☆ (间接证据) |
与脂肪醇协同增加稠度 | 0.5-2% |
注: *肤感改良宣称通常依赖复配体系 (依据:Tadros, 2005; Cosme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角色 |
|---|---|---|---|
| 主活性物 | Cetyl sulfate (C16H33OSO3Na) Stearyl sulfate (C18H37OSO3Na) |
HLB≈40 熔点:~45°C |
乳化/清洁核心 |
| 共存组分 | 未反应醇 (≤10%) 硫酸钠 (≤3%) |
影响黏度/刺激性 | 工艺副产物 |
| 特征参数 | 烷基链分布: C16: 40-60% C18: 30-50% |
碘值≤2 酸值≤1 |
决定结晶行为 |
(数据来源:供应商技术文档;EFSA Journal, 2019)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乳霜/乳液: 初级乳化剂 (O/W体系)
- 清洁产品: 沐浴露/洗面奶辅助表活
- 护发素: 与阳离子调理剂复配
关键协同组合
- 脂肪醇增效:
作用机制详情
与鲸蜡硬脂醇形成α-凝胶相,提高乳化效率3-5倍,降低所需浓度
- 两性表活缓冲: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降低刺激性
- 阳离子中和: 在护发品中与Behentrimonium chloride形成沉积膜
(依据: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8)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 安全 (浓度≤5%在驻留型产品)(CIR, 2016)
- 致敏性: 极低 (HRIPT测试阴性)
- 眼刺激性: 中度 (需pH控制)
适用性指南
- 推荐浓度:
- 乳霜:1-3%
- 清洁品:0.5-10%
- 慎用情况:
- 受损皮肤屏障 (TEWL增加风险)
- 与高浓度阳离子聚合物配伍时可能沉淀
*注:刺激性低于SLS但高于APG类表活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中端洗护产品: 替代SLS的温和选择
- "无硫酸盐"宣称的灰色地带: 部分品牌规避,部分接受
- 成本定位: $3-5/kg (介于SLES与糖苷之间)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认作SLS衍生物 → 实际为独立化合物
- 夸大"天然性"宣称 → 虽源于植物醇但经化学改性
- 正确认知: EWG评分2-3 (低危)
7. 总结与展望
综合评估
- 优势: 高效乳化能力,配伍性广,成本可控
- 局限: pH敏感性 (最适pH5-8),强清洁力产品需复配缓冲剂
- 安全性: 在规范浓度下可安全使用
未来趋势
- 绿色工艺优化: 酶催化合成路径开发(实验室阶段)
- 精准结构设计: 窄分布烷基链产品提升性能一致性
- 与生物表活复配: 糖脂/肽类表活降低体系刺激性
(行业展望:Cosmetics & Toiletries,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