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蜡硬脂醇聚醚-60 肉豆蔻基甘醇
鲸蜡硬脂醇聚醚-60 肉豆蔻基甘醇
中文名:鲸蜡硬脂醇聚醚-60 肉豆蔻基甘醇
英文名:CETEARETH-60 MYRISTYL GLYCOL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3
功效:乳化剂
成分简介
鲸蜡硬脂醇聚醚-60 肉豆蔻基甘醇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其主要作用包括作为乳化剂,帮助油相和水相成分均匀混合,形成稳定的乳液或霜体,防止产品分层;同时具有增稠效果,能改善产品质地,使其更顺滑易涂抹。此外,它还能增强清洁能力,常见于面霜、乳液、洗发水和沐浴露等产品中,提升使...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鲸蜡硬脂醇聚醚-60 肉豆蔻基甘醇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Ceteareth-60 Myristyl Glycol
化学分类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物
- 聚氧乙烯醚类 + 二醇类衍生物
来源与生产
通过两步合成工艺制备:
- 首先由鲸蜡硬脂醇(C16-C18混合脂肪醇)与60摩尔环氧乙烷进行乙氧基化反应生成鲸蜡硬脂醇聚醚-60
- 再与肉豆蔻基甘醇(十四烷基乙二醇)通过物理混合或弱化学键结合形成复合物
- 原料来源:植物源性(椰子油/棕榈油)或石油源性脂肪醇 (需具体产品溯源确认)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乳化稳定 | 在油水界面定向排列,降低界面张力,形成液晶层增强膜强度 | ★★★★☆ (充分证实) |
冷冻电镜研究显示其形成层状液晶结构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19) | 1-5% |
| 粘度调节 | 乙氧基链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网络,肉豆蔻基增强疏水缔合 | ★★★★☆ | 流变学证实协同增稠效应,零剪切粘度提升3倍 (Int J Cosmet Sci. 2020) | 0.5-3% |
| 肤感改良 | 降低表面张力促进铺展,肉豆蔻基提供丝绒感 | ★★★☆☆ | 消费者测试显示顺滑度评分提升28% vs传统乳化剂 (厂商内部数据) | 0.8-2% |
| 保湿增效 | 肉豆蔻基甘醇增强水合能力,乙氧基链形成保水膜 | ★★☆☆☆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TEWL降低19%,需人体验证 | ≥1.5% |
| "抗衰老协同" | 理论推测:增强活性物渗透 | ★☆☆☆☆ | 缺乏直接证据,依赖配伍活性物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贡献度 |
|---|---|---|---|
| 聚氧乙烯醚 | Ceteareth-60 (PEG-60 Cetearyl Ether) |
HLB≈17.2 分子量≈3300Da |
主乳化剂,提供水溶性及空间位阻稳定 |
| 烷基二醇 | Myristyl Glycol (2-Tetradecyl-1,3-propanediol) |
分子量:258.4g/mol log P≈6.3 |
辅助乳化,降低界面粘度,改善肤感 |
| 杂质控制 | 游离环氧乙烷 二噁烷 |
<1ppm (EU标准) | 需符合ICH Q3C残留溶剂规范 |
结构特征
- 双亲性结构:C16-18烷基(疏水)+60EO亲水链+肉豆蔻基(中等碳链)
- 分子几何:锥形分子促进液晶相形成
- 协同参数: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动态范围12-18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体系
- O/W乳液:首选稳定剂(膏霜/乳液)
- 无水体系:与油脂共溶改善涂抹性
- 敏感肌配方:替代传统高刺激乳化剂
最佳配伍组合
- 油脂相协同: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角鲨烷
- 增稠增效: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 活性物递送:增强维C衍生物/肽类透皮率(体外数据)
- 防腐优化:降低苯氧乙醇用量15-30%
工艺要点
- 最佳添加温度:70-75℃(油相)
- 避免与高浓度电解质(>2%)或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接配伍
- 冷却阶段45℃以下触发最终增稠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CIR 2016)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n=213)
- 眼刺激性:兔眼测试轻微刺激(可冲洗恢复)
- 残留风险:二噁烷含量<10ppm符合FDA标准
适用人群
- 推荐:干性至混合性肌肤
- 谨慎使用:脂溢性皮炎急性期(可能促进马拉色菌繁殖)
- 孕妇可用性:无系统毒性报告,但缺乏孕期专项研究
法规状态
- 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收录
- 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准许使用
- 日本厚生省列表:新原料备案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抗衰产品:占使用产品的62%
- 敏感肌专用线:替代PEG-40氢化蓖麻油
- 纯素认证产品:植物来源版本增长迅猛(年+34%)
消费者感知
- 正面评价:"吸收快速"(78%),"不粘腻"(69%)
- 成分党关注点:乙氧基化程度("60"数字营销)、植物来源声明
- 常见误解:与鲸蜡醇混淆,误认有致痘风险
市场趋势
- 2021-2023年新品使用率增长:17.3%
- "Clean Beauty"认证适配性:需提供环氧乙烷残留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多功能乳化剂:同步实现乳化+增稠+肤感改良
- 配方宽容度高:pH稳定范围3-10,电解质耐受性良好
- 安全性可靠:经50年应用验证的安全记录
技术局限
- 高温稳定性限制(>75℃持续分解)
- 高浓度(>5%)可能产生拉白现象
- 乙氧基化过程的碳足迹问题
前沿方向
- 绿色化学工艺:固载催化剂降低环氧乙烷残留
- 精准结构设计:EO分布指数控制(PDI<1.05)
- 生物活性验证:屏障修复功能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