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蜡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鲸蜡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中文名:鲸蜡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英文名:CETEARDIMONIUM CHLORID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表面活性剂、头发调理剂、抗静电
成分简介
鲸蜡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是一种季铵盐化合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用。它具有良好的抗静电、乳化和调理性能。在护发产品中,如洗发水和护发素,它能帮助头发变得柔软顺滑,减少毛躁和静电,提升梳理体验。在护肤品中,它作为乳化剂帮助稳定油水混合物,使乳液或霜体质地更均匀细腻,同时提供柔软和滋...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鲸蜡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Behentrimonium Chloride (鲸蜡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化学分类
- 季铵盐化合物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天然/合成来源
主要通过化学合成获得:
- 原料基础:菜籽油或棕榈油衍生的山嵛酸 (C22脂肪酸)
- 合成路径:山嵛醇经胺化、季铵化反应生成
- 天然存在:自然界不存在,属全合成分子 (注:原料源于天然油脂,但分子结构经化学修饰)
物理形态与特性
- 常温下呈蜡状固体或淡黄色片状
- 溶解性:微溶于水,需加热至70-80°C形成胶束溶液
- pH稳定性:在pH 3-9范围内保持稳定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静电 | 阳离子基团中和发丝表面负电荷,消除静电排斥 | ★★★★☆ (充分证实) | 经表面电位测量证实可使ζ电位由-50mV升至+20mV (依据:J. Soc. Cosmet. Chem.) | 0.1-2% |
| 柔顺调理 | 疏水链吸附角蛋白,形成单分子润滑膜 | ★★★★☆ (充分证实) | AFM显示可使头发摩擦系数降低40-60% (依据:Int. J. Cosmet. Sci.) | 0.5-3% |
| 修复分叉 | 物理性填补毛鳞片缺损处 | ★★☆☆☆ (有限证据) | SEM显示暂时性覆盖分叉部位,无结构修复证据 (注:仅物理遮盖作用) | 1-5% |
| 头皮屏障修复* | 理论推测可降低TEWL | ★☆☆☆☆ (理论推测) | 注:无临床研究支持,体外模型显示可能干扰脂质排列 (来源:厂商宣称资料)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属性类别 | 化学特征 | 功能意义 |
|---|---|---|
| 分子结构 | C25H54ClN (CH3(CH2)21N+(CH3)2CH3Cl-) |
C22长链提供强疏水性 |
| 关键官能团 | 季铵阳离子 (+N(CH3)3) | 电荷吸附的核心位点 |
| CMC值 | 0.03-0.1 mmol/L (25°C) | 极低临界胶束浓度,持久吸附性 |
| Krafft点 | 45-50°C | 低温溶解度限制,影响低温配方稳定性 |
典型杂质控制
- 游离胺:≤1% (ISO 2871标准)
- 氯化钠:≤3%
- 重金属:≤10ppm (As/Pb/Hg/Cd)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产品类型
- 护发素/发膜 (核心调理剂,占比70%应用)
- 染后固色洗发水
- 免洗护发喷雾
- 少数高端护肤霜 (争议性应用)
最佳配伍体系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LES/ALS (需控制电荷比1:4)
- 硅油: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D5) - 形成复合沉积膜
- 增溶剂: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 (解决低温析出)
增效组合
- + 水解蛋白:静电络合增加沉积量 (Zeta电位优化)
- + 泛醇:降低静电损伤同时增强保湿 (协同指数1.8)
- + 阳离子瓜尔胶:三维网络结构提升耐洗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安全 (浓度≤5%在冲洗类产品) (依据:CIR Final Report 2018)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得分4.5/10 (中等刺激,限冲洗产品)
- 致敏率:HRIPT测试≤0.3% (参考:Dermatitis 2020;31(2))
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避免配伍:阴离子聚合物(卡波姆)、高浓度电解质
- 敏感头皮:长期使用可能降低屏障功能 (注:离体皮肤模型显示TEWL增加15%)
- 浓度上限:冲洗产品≤5%,驻留型≤0.3% (欧盟SCCS建议)
特殊人群适用性
- 孕妇/哺乳期:外用无系统吸收证据
- 儿童:避免3岁以下头皮使用
- 受损发质:高孔隙度头发吸附量可达健康发的3倍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功效定位:专业沙龙级修复成分
- 价格区间:$40-80/kg (高端调理剂)
- 竞品对比:较Cetrimonium Chloride降低刺激性42% (来源:Croda内部测试报告)
消费者认知调研
- 正认知:"顺滑感"提及率78%,"光泽感"提及率65%
- 负认知:23%消费者误认为"动物来源" (注:实际为植物衍生合成分子)
- 清洁标签挑战:INCI名称认知度仅12%
营销宣称现状
- 合规宣称:"减少静电"、"改善梳理性"
- 过度宣称*:"修复角蛋白结构"、"激活毛囊" (注:缺乏分子机制证据)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不可替代性:长链季铵盐中最佳刺激/功效平衡
- 技术优势:低温稳定性优于DTDMAC,沉积量高于Cetrimonium
- 局限:在硬水中功效衰减可达40%
技术演进方向
- 分子修饰:乙氧基化降低Krafft点
- 递送系统:脂质体包裹提升头皮耐受性
- 可持续性:棕榈油替代来源开发 (菜籽油路线)
未来应用拓展
- 热防护喷雾:利用成膜性阻隔450°C热损伤
- 彩色护发素载体:阳电荷增强色素悬浮稳定性
结论声明:作为经典阳离子调理剂,其安全性及抗静电、柔顺功效已获充分验证,但需规范宣称用语并解决消费者成分误解。在新型载体技术支持下,仍具持续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