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季铵盐-18
聚季铵盐-18
中文名:聚季铵盐-18
英文名:POLYQUATERNIUM-18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抗静电
成分简介
聚季铵盐-18是一种合成阳离子聚合物,广泛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作为成膜剂、调理剂和抗静电剂。在护肤品中,它能形成一层轻盈的保护膜,帮助锁住水分,增强保湿效果,同时使皮肤触感柔滑,减少干燥和紧绷感。在化妆品中,常见于护发素、洗发水、乳液和彩妆产品,它能改善头发和皮肤的顺滑度,减少静电,提升产品的附...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聚季铵盐-18 (Polyquaternium-18) 全面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聚季铵盐-18是阳离子聚合物家族的核心成员,在化妆品中主要作为成膜剂和调理剂使用。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Polyquaternium-18
- CAS号: 131854-34-5
- 化学类别: 阳离子聚电解质
来源与制备
通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反应合成(来源:聚合物化学合成专利文献)。工业级原料通常以20-40%水溶液形式供应。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通过阳离子电荷与角蛋白的静电作用实现核心功能,机制与功效证据如下: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静电 | 中和负电荷,降低表面电阻 | ★★★★☆ (充分证实) | 可使头发摩擦电压降低80-90% (J. Soc. Cosmet. Chem, 1995) | 0.1-0.5% |
| 成膜与护发 | 在毛发表面形成柔性薄膜 | ★★★★☆ | SEM显示可修复毛小皮缺损 (Intl. J. Cosmetic Sci., 2002) | 0.2-1.0% |
| "修复分叉" | 物理性粘合分叉末端 | ★☆☆☆☆ | 注:仅为临时性物理遮盖,无结构修复证据 | N/A |
| 肤感改良 | 降低表面摩擦系数 | ★★★☆☆ | 皮肤摩擦测试显示顺滑度提升35% (Skin Res. Technol., 2010) | 0.05-0.3%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主链结构 |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 分子量:10万-100万Da;电荷密度:中等 |
| 特征官能团 | 季铵阳离子基团(-N⁺(CH₃)₃) | 等电点:pH 8-10;水溶性:优异 |
| 关键参数 | 阳离子度(30-70%) | 粘度:500-5000cps(20%溶液);pH稳定性:3-9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护发素/发膜 (核心成分,浓度0.5-2%)
- 沐浴露/洗手液 (肤感改良,0.1-0.5%)
- 彩妆底霜 (成膜剂,0.2-1%)
协同增效组合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电荷复合增强沉积 (原理:静电络合)
- 硅油(如聚二甲基硅氧烷):提升膜层疏水性
- 水解蛋白:复合膜增强修复效果
配方注意事项
避免与高浓度阴离子聚合物(如卡波姆)直接混合,可能导致絮凝。建议分阶段添加并控制pH>5.5。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浓度3%)(CIR Final Report, 2019)
- 致敏性:极低(豚鼠最大化试验阴性)
- 眼刺激性:轻度(兔眼试验可逆性刺激)
适用人群警示
- 慎用:受损屏障皮肤(可能产生刺痛感)
- 推荐:粗硬/毛躁发质、干性皮肤
- 痤疮肌肤:需配合透水性测试*注:封闭性可能加重痤疮风险*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作为第二代聚季铵盐,在专业沙龙线与大众洗护中均有广泛应用。
市场定位分析
- 价格区间:中档($15-25/kg)
- 宣称重点:"顺滑不油腻"、"抗毛躁"
- 竞品对比:优于PQ-7的耐盐性,弱于PQ-55的定型力
消费者认知误区
"修复受损发质" — 实际为物理性遮盖而非结构修复(来源:厂商过度宣称)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性价比优异的成膜调理剂,在抗静电/顺滑领域有不可替代性。
技术局限性
- 高温稳定性限制(>60℃可能解聚)
- 在硬水中功效衰减
研究前沿
改性方向:*引入硅氧烷侧链增强耐洗性* (Eur. Polym. J. 2021);生物降解型季铵盐的开发仍面临技术挑战。
应用展望
在免洗护发产品与长效持妆配方中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全球用量达12,000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