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苄索氯铵

甲苄索氯铵

甲苄索氯铵
中文名:甲苄索氯铵
英文名:METHYLBENZETHONIUM CHLORID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甲苄索氯铵 (Benzethonium Chlorid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Benzethonium Chloride

化学名称: N,N-Dimethyl-N-[2-[2-[4-(1,1,3,3-tetramethylbutyl)phenoxy]ethoxy]ethyl]benzenemethanaminium chloride

分子式: C27H42ClNO2

CAS号: 121-54-0

天然/合成来源

  • 合成来源:完全通过化学合成制备,无天然来源
  • 主要原料:叔胺化合物与氯化苄的季铵化反应

历史与监管状态

1940年代首次合成,广泛用于药品和化妆品领域。各国监管情况:

  • 欧盟:允许使用,最大浓度0.1%(淋洗类产品)(EC No 1223/2009 Annex V)
  • 美国:FDA批准OTC抗菌剂,CIR评估安全浓度≤0.5%(CIR, 2010)
  • 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限用物质,最大允许浓度0.1%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作用机制:

  • 膜破坏机制:阳离子头吸附微生物细胞膜,疏水链插入磷脂双分子层,导致细胞膜破裂
  • 酶抑制:与带负电荷的微生物酶结合,干扰代谢功能

功效证据表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
广谱抗菌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 强效证据 对革兰氏阳性菌(MIC 1-10μg/mL)、革兰氏阴性菌(MIC 2-50μg/mL)、真菌有效(J. Appl. Microbiol. 2003) 0.02-0.1%
防腐剂 抑制化妆品微生物污染 强效证据 在多种配方中通过防腐挑战测试(USP/EP标准)(Int J Cosmet Sci 2015) 0.02-0.1%
去屑/控油 抑制马拉色菌增殖 中等证据 体外抑制马拉色菌(MIC 8μg/mL),临床效果需复配抗真菌剂(J Dermatol Sci 2002) 0.05-0.2%
"皮肤屏障修复" 理论:阳离子与角质层静电作用 理论推测 无直接临床证据,可能源于防腐体系对配方稳定性的间接贡献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季铵盐化合物 甲苄索氯铵单体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量448.09 g/mol
杂质/相关物
  • 合成副产物:苄基氯衍生物
  • 降解产物:二甲氨基乙醇
需控制苄基氯含量<100ppm (ICH Q3标准)

关键化学特性

  • 溶解性:易溶于水(1:1)、乙醇(1:2),微溶于氯仿
  • pH稳定性:稳定范围pH 3-10,强酸/碱条件水解风险
  • 配伍禁忌
    • 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沉淀
    • 被纤维素、高岭土等吸附失活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最佳应用:淋洗类产品(洗发水、沐浴露、洗手液)
  • 适用但需验证:膏霜(需注意配伍性)
  • 不推荐:透明凝胶(可能引起浑浊)

协同增效组合

  • 防腐增效
    • 苯氧乙醇:拓宽抗菌谱
    • 辛甘醇:增强抗真菌活性
  • 功能协同
    • 吡啶硫酮锌(ZPT):增强去屑效果
    • 聚季铵盐-10:降低刺激,改善发质

配方要点

  • 添加阶段:水相溶解(温度<50℃)
  • 浓度范围:0.02-0.1%(防腐),0.1-0.5%(功能性)
  • 避免与SLS、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等阴离子表活直接混合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结论:化妆品浓度≤0.5%安全(CIR, 2010)
  • SCCS意见:淋洗产品0.1%安全,驻留产品需谨慎评估

潜在风险

  • 刺激性
    • 眼黏膜刺激(兔眼试验Draize评分9.0/110)
    • 浓度>0.2%可能致敏(Contact Dermatitis 2004)
  • 环境毒性:水生生物LC50=0.1mg/L(高毒性)

适用人群警示

  • 推荐:健康成人(淋洗产品)
  • 慎用
    • 湿疹/屏障受损皮肤
    • 眼部产品
    • 儿童产品(尤其>0.1%浓度)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经济型防腐剂:成本仅为苯氧乙醇的1/3
  • 宣称重点:"99.9%杀菌率"、"医疗级消毒"

消费者认知趋势

  • 正面认知:抗菌效果明确(疫情后需求上升)
  • 负面认知
    • 环境组织质疑其生态毒性
    • "清洁美容"运动排斥合成防腐剂

争议点

  • "无添加防腐剂"宣称的滥用:部分产品改用甲苄索氯铵后仍作此宣称
  • 与苯扎氯铵的混淆:消费者常误认为两者安全性相似

7. 总结与展望

综合评估

  • 优势:高效广谱抗菌、成本低廉、热稳定性好
  • 局限:配伍限制多、潜在刺激性、环境累积风险

应用建议

  • 优先用于需要强效防腐的淋洗产品
  • 避免与阴离子体系配伍
  • 驻留型产品浓度≤0.1%并配合舒缓剂

研究展望

  • 微胶囊化技术降低刺激性的研究(初步体外研究显示刺激指数降低40%)
  • 与生物降解促进剂的复配降低环境残留
  • 替代物开发:天然源季铵盐(如椰油酰胺丙基PG-二甲基氯化铵)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