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5 野大豆甾醇
PEG-5 野大豆甾醇

中文名:PEG-5 野大豆甾醇
英文名:PEG-5 SOY STEROL
别名:无
安全性:
16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PEG-5 野大豆甾醇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PEG-5 Glycine Soja (Soybean) Sterol (PEG-5 野大豆甾醇)
来源与提取工艺
- 植物来源:Glycine soja (野大豆)种子提取物 (参考:INCI命名规范)
- 核心活性物:植物甾醇 (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混合物)
- 修饰工艺:通过PEG-5 (五聚乙二醇)醚化反应提高水溶性和配方相容性 (依据: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屏障修复 | 补充角质层脂质,促进板层小体分泌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证实 | 可提升角质层神经酰胺合成酶活性38% (依据:Exp Dermatol, 2017) | 0.5-2% |
抗炎舒缓 | 抑制NF-κB通路,降低IL-6/IL-8分泌 | 体外研究明确 | 在UVB损伤模型中减少炎症因子45% (参考:J Ethnopharmacol, 2019) | 1-3% |
抗氧化 | 理论推测:甾醇结构可能清除ROS | 初步体外证据 | ORAC值显示中等抗氧化能力 | 未确定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植物甾醇本体 | β-谷甾醇 (50-60%) 豆甾醇 (20-30%) |
脂溶性,熔点136-140℃ |
PEG化修饰部分 | 五聚乙二醇链 (EO=5) | HLB≈10,增强水溶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屏障修复霜:与神经酰胺、胆固醇组成"摩尔比3:1:1"黄金比例
- 抗衰老精华:搭配视黄醇衍生物降低刺激性
增效组合
- 透明质酸:提升角质层水合度 (+27%) (依据: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20)
- 烟酰胺:协同抑制炎症信号通路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安全 (1%以下浓度) (参考:CIR 2015 Final Report)
- 敏感肌注意:PEG化可能增加渗透性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应用于高端抗衰线产品,宣传关键词:"植物仿生脂质"、"屏障科技" (来源:2023市场分析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PEG-5野大豆甾醇作为经修饰的植物活性成分,在屏障修复领域具有明确价值,但需更多临床对照研究验证其抗衰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