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金虎尾果提取物
红叶金虎尾(MALPIGHIA PUNICIFOLIA)果提取物

中文名:红叶金虎尾果提取物
英文名:MALPIGHIA PUNICIFOLIA (ACEROLA) FRUIT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抗氧化
成分详细分析
红叶金虎尾(MALPIGHIA PUNICIFOLIA)果提取物专业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背景
INCI名称: MALPIGHIA PUNICIFOLIA FRUIT EXTRACT
植物学分类: 金虎尾科(Malpighiaceae)Malpighia属,与针叶樱桃(Malpighia emarginata)为近缘物种。(参考: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数据库)
地理分布与提取工艺
- 原生区域: 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常见于巴西、墨西哥等地
- 提取部位: 成熟果实(含果皮及果肉)
- 常用提取方法: 水醇提取(水/乙醇混合溶剂)、冷冻干燥粉末制备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活性与科学依据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氧化 | 清除ROS(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增强SOD/CAT酶活性 | ★★★☆(体外+离体模型证实) | ORAC值达15,000 µmol TE/g(水提物)(依据:J Agric Food Chem 2013) | 0.5-2% |
抗糖化 | 抑制AGEs形成,阻断蛋白质交联 | ★★☆(体外研究) | *注:在BSA-葡萄糖模型中显示30%抑制率* | 1-3% |
美白提亮 | *宣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 ★☆(初步细胞实验) | 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率约20%(10%浓度)(来源:厂商内部数据) | 未明确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抗氧化
其抗氧化能力主要归因于:
- 直接清除自由基: 通过酚羟基提供氢原子终止自由基链反应
- 金属离子螯合: 抑制Fe²⁰/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
- 上调内源性抗氧化酶: 在3D皮肤模型中显示SOD活性提升1.8倍(依据:Exp Dermatol 2017)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性 |
---|---|---|---|
维生素C衍生物 | L-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 | 水溶性,易氧化 | 直接抗氧化、胶原合成辅助 |
多酚类 | 花青素(cyanidin-3-glucoside)、鞣花酸 | pH敏感,脂水双亲 | 抗炎、紫外线防护 |
有机酸 | 柠檬酸、苹果酸 | 低pH值(3.5-4.0) | 轻微角质调节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形式
- 精华/乳液: 水溶性配方(0.5-3%)
- 面膜: 与透明质酸复合增强渗透
- 防晒产品: 与二氧化钛协同提升UVB防护
增效组合
- 维生素E: 再生氧化后的维生素C,延长抗氧化链
- 阿魏酸: 稳定维生素C并拓宽紫外线吸收谱
- 烟酰胺: 互补抗糖化路径(抑制NADPH氧化酶)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参考:CIR 2016)
- 敏感肌注意: 高浓度可能因低pH值导致刺痛
- 光毒性: 无报告(PIF<0.15)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天然维生素C替代源"营销,但实际:
- *厂商常夸大其VC含量(实际约5-15mg/g,远低于针叶樱桃)*
- 消费者误认为其抗氧化力"优于合成VC"(缺乏直接对比研究)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确证的抗氧化能力,但需更多人体临床验证其他宣称。
研发方向: 稳定化技术(如微囊化)、与新型抗糖化剂(如肌肽)的协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