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异丁酸蔗糖酯
乙酸异丁酸蔗糖酯

中文名:乙酸异丁酸蔗糖酯
英文名:SUCROSE ACETATE ISOBUTYR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乙酸异丁酸蔗糖酯 (Sucrose Acetate Isobutyrat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分子特性
乙酸异丁酸蔗糖酯 (INCI: Sucrose Acetate Isobutyrate, SAIB),化学式:C40H62O19,分子量:846.91 g/mol。
来源与生产
通过蔗糖与乙酸酐和异丁酸酐的酯化反应合成,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获得特定取代度的产物 (来源: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3)。
物理形态与基本特性
- 外观: 澄清至微黄色粘稠液体
- 溶解度: 易溶于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
- 密度: 1.14-1.16 g/cm³ (25°C)
- 粘度: 约20,000 cP (20°C)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成膜剂 | 在皮肤表面形成连续透气膜,降低TEWL | ★★★☆ (强)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TEWL降低18-25% (依据:J. Soc. Cosmet. Chem, 1995) | 1-10% |
增稠/悬浮稳定 | 增加体系粘度,降低粒子沉降速率 | ★★★★ (极强) | 流变学研究证实有效粘度提升,屈服值增加 (来源: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8) | 0.5-5% |
光泽增强 | 形成高折射率薄膜(≈1.45) | ★★★☆ (强) | 分光光度计测量显示光泽度提升20-35% (依据:Int J Cosmet Sci, 2007) | 2-8% |
"抗衰老" | 物理性暂时填充细纹 | ★☆ (弱) | 注:仅为即时物理效果,无生物抗老证据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学属性 | 特征描述 | 技术意义 |
---|---|---|
结构类型 | 非离子型蔗糖多酯 (含2-3乙酸基,6-7异丁酸基) | 决定其表面活性与极性 |
酯化度 | 总取代度≈11 (理论最大值12) | 影响溶解性与成膜特性 |
极性 | 低极性 (亲脂性) | 与油相相容性好 |
热稳定性 | 分解温度>200℃ | 适用于热加工工艺 |
水解稳定性 | pH 3-9稳定,强酸/碱条件下缓慢水解 | 限定配方pH适用范围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彩妆: 睫毛膏(10-15%)、唇彩(5-12%)、指甲油
- 防晒: 悬浮剂(3-8%)
- 护肤: 精华/乳液增稠(0.5-3%)
- 喷雾产品: 定型剂(2-6%)
关键协同成分
- 与聚合物协同:
-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增强成膜刚性
- 聚氨酯: 改善膜弹性
- 与增塑剂协同:
- 柠檬酸三乙酯: 降低膜脆性
- 甘油三乙酸酯: 增强延展性
- 与溶剂协同:
- 乙醇: 调节挥发速率
- 乙酸乙酯: 改善铺展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最高使用浓度20%) (参考:CIR Final Report, 2006)
- 致敏性: 极低 (EC3>50%) (依据:LLNA测试数据)
- 眼刺激性: 兔眼测试显示可忽略刺激
使用限制
- 适用pH范围: 3.0-9.0 (强酸/碱导致水解)
- 温度限制: 加工温度<180℃
- 禁忌成分: 强氧化剂、强离子表面活性剂
适用肤质
- 最佳适用: 所有肤质 (特别推荐油性/混合肌)
- 注意事项: 痤疮患者需验证产品致痘性(非成分本身)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技术定位: 高端哑光/丝绒质地产品关键成分
- 价格区间: 中高端 ($40-80/kg)
- 宣称热点: "无硅轻盈肤感"、"持妆不拔干"
消费者认知
- 识别度: 低 (较少在营销中直接提及)
- 常见误解: 与蔗糖酯混淆 (实际性能差异显著)
- "天然宣称"争议: 虽源自蔗糖但经深度化学改性 (注:欧盟禁止标为"天然")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技术优势: 卓越的增稠/成膜平衡能力,替代硅酮的首选
- 安全性: 经数十年应用验证的可靠记录
- 配方灵活性: 兼容醇类及多种有机溶剂体系
局限性
- 水基体系应用受限
- 高浓度可能产生粘腻感
- 生物降解性较低 (需特殊处理)
未来发展方向
- 绿色化学: 酶催化工艺开发降低能耗
- 功能扩展: 与活性物载体技术结合研究
- 可持续性: 生物基原料溯源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