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蜡基-PG 羟乙基癸酰胺
鲸蜡基-PG 羟乙基癸酰胺
中文名:鲸蜡基-PG 羟乙基癸酰胺
英文名:CETYL-PG HYDROXYETHYL DECANAMID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简介
鲸蜡基-PG 羟乙基癸酰胺是一种常见的化妆品成分,主要作为乳化剂、增稠剂和润肤剂使用。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它帮助稳定油性和水性成分的混合,防止产品分离,提升质地均匀性。同时,它能增加产品粘度,改善涂抹感和持久性。作为润肤剂,它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锁住水分,增强保湿效果,使肌肤柔软光滑。这种成分常用于...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鲸蜡基-PG 羟乙基癸酰胺 (Cetyl-PG Hydroxyethyl Palmitamide) 全面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鲸蜡基-PG 羟乙基癸酰胺 (Cetyl-PG Hydroxyethyl Palmitamide)
化学分类
神经酰胺类似物 · 长链烷基酰胺 · 皮肤屏障脂质模拟物
来源与制备
通过以下工艺合成:
- 原料来源:植物源性十六醇(鲸蜡醇)与棕榈酸
- 关键反应:羟乙基化改性 + 酰胺化缩合反应
- 纯化工艺:分子蒸馏 + 结晶分离 (来源:Evonik专利US 6,060,549)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屏障修复 | 整合至角质层脂质双分子层,促进板层小体分泌,增强角质细胞粘附 | ★★★★☆ (强体外/离体证据)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TEWL降低32%(J Invest Dermatol. 2003) | 0.1-0.5% |
| 神经受体调节 | 作用于TRPV1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降低神经敏感性 | ★★★☆☆ (体外/动物模型) |
抑制CGRP释放达57%(Br J Pharmacol. 2010) | 0.2-1.0% |
| 抗炎作用 | 抑制NF-κB通路,降低IL-6/TNF-α表达 | ★★★☆☆ (体外证据) |
LPS刺激模型炎症因子降低40%(Int Immunopharmacol. 2015) | 0.05-0.3% |
| "抗衰老" | 间接通过屏障修复改善细纹 | ★★☆☆☆ (理论推测) |
无直接证据,基于屏障功能理论 | N/A |
详细作用机制说明:
该分子通过其C16烷基链(与天然神经酰胺相似)插入角质层脂质基质,其羟乙基-PG头部基团提供:
- 极性头基:增强层状结构稳定性
- 氢键结合位点:强化角质细胞间粘附
- 空间构象:模拟神经酰胺1分子构型
体外电镜研究显示可促进板层小体分泌(Arch Dermatol Res. 2008)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基团 |
|---|---|---|---|
| 主活性物 | N-(2-羟乙基)-N-(3-十六烷氧基-2-羟丙基)十六酰胺 | 分子量:626 Da Log P:≈12 |
酰胺键、羟基×2、醚键 |
| 相关异构体 | 烷氧基位置异构体 | 含量<5% | 影响脂质排列有序度 |
| 痕量杂质 | 未反应十六醇 | <0.5% | 无活性影响 |
关键化学特性
- 熔点: 58-62℃
- 溶解性: 溶于乙醇/异丙醇(>60℃),不溶于水
- HLB值: ≈4(亲脂性)
- 稳定性: pH 3-9稳定,光照敏感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O/W乳液: 需预溶于油相(>70℃)
- 无水体系: 精华油/膏霜(最佳载体)
- 清洁产品: 限冲洗型(驻留率<5%)
增效组合
- 屏障修复协同:
- 神经酰胺NP(摩尔比1:1时TEWL改善提升45%)(JCD. 2016)
- 胆固醇(最佳比例 1:1:1 模拟天然脂质)
- 舒缓协同:
- 红没药醇(TRPV1抑制增效)
- 4-叔丁基环己醇(瞬时受体协同调节)
- 禁忌组合:
- 高浓度阴离子表活(破坏脂质组装)
- 强效去角质剂(如水杨酸>2%)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浓度1%)(CIR 2018)
- 致敏性: HRIPT测试阴性(n=213)
- 光毒性: 3T3 NRU试验阴性
适用人群注意
- 最佳适用: 屏障受损肌、神经敏感性皮肤
- 慎用情况:
- 脂溢性皮炎急性期(马拉色菌可利用)*注:体外证据有限
- 开放性伤口
- 孕妇适用性: 无系统性吸收证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修复精华(占比62%)
- 敏感肌专用线(27%)
- "抗老"产品(常被过度宣称)
消费者认知偏差
- 正确认知: 屏障修复(78%知晓率)
- 错误认知:
- "天然神经酰胺"(实际为合成类似物)
- "即刻去皱"(无临床证据)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经证实的功效: 屏障修复(A级证据)、神经舒缓(B级证据)
- 配方优势: 稳定性优于天然神经酰胺,成本效益高
研究缺口
- 长期人体试验数据不足(>12周)
- 不同种族皮肤响应差异研究
- 与其他神经酰胺的体内协同机制
未来方向
- 载体技术开发(提高表皮递送率)
- 微囊化稳定工艺
- 精准皮肤分型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