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当归提取物
滨海当归(ANGELICA KEISKEI)提取物

中文名:滨海当归提取物
英文名:ANGELICA KEISKEI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抗氧化, 收敛,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滨海当归(ANGELICA KEISKEI)提取物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Angelica Keiskei Extract
植物来源
- 植物学分类: 伞形科(Apiaceae)当归属(Angelica)
- 常用名称: 滨海当归、明日叶(Ashitaba)
- 地理分布: 原生于日本伊豆群岛,现广泛栽培于东亚地区 (来源:日本植物志数据库)
提取工艺
- 常用提取部位: 叶片、茎部
- 提取方法: 水或乙醇提取,部分厂商采用超临界CO2提取
- 标准化指标: 通常以黄酮类化合物(如查尔酮)含量为质量控制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抗氧化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中和自由基 | 通过查尔酮类化合物(如黄当归醇)直接清除ROS,激活Nrf2/ARE抗氧化通路 | 体外研究强证据,人体试验有限 | 在HaCaT细胞模型中显示对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J Agric Food Chem 2013) | 0.1-1% (体外数据) |
抗炎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缓解皮肤炎症 | 抑制NF-κB信号通路,降低TNF-α、IL-6等促炎因子表达 | 体外及动物模型证据 | 在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中显示抑制耳肿胀效果 (Biol Pharm Bull 2015) | 0.5-2% (小鼠模型) |
美白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 查尔酮衍生物竞争性结合酪氨酸酶活性中心 | 体外初步证据 | 在蘑菇酪氨酸酶实验中IC50为12.5μg/mL (J Cosmet Sci 2018) | 未确定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活性 |
---|---|---|---|
查尔酮类 | 黄当归醇(Xanthoangelol)、4-羟基德里辛 | 黄色结晶,脂溶性 | 抗氧化、抗炎、潜在美白 |
香豆素类 | 伞形酮、东莨菪内酯 | 紫外吸收特性 | 光保护、抗菌 |
聚乙炔类 | 法卡林二醇 | 不稳定,需稳定化处理 | 初步显示抗肿瘤活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类型
- 抗氧化精华: 与维生素C、维生素E协同增强自由基清除网络
- 抗衰老面霜: 与乙酰基六肽-8组合靶向多重衰老机制
- 舒缓乳液: 与红没药醇、积雪草苷联合抑制炎症级联反应
技术挑战
- 部分活性成分光敏感性需避光包装
- 高浓度提取物可能影响配方色泽(淡黄色)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 未发现显著安全风险 (参考:CIR 2016)
- 致敏性: 含潜在过敏原(香豆素类),建议斑贴测试
- 孕妇慎用: 因传统医学记载可能影响子宫收缩
适用肤质
- 更适合抗氧化需求的成熟肌肤
- 敏感肌需低浓度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日系高端抗衰线常见成分
- 常与"植物干细胞"概念捆绑营销 *注:此宣称缺乏明确科学定义*
消费者认知
- 在日本市场认知度较高(作为传统草药)
- 国际市场中多作为"小众功效成分"推广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优势
- 多靶点抗氧化活性明确
- 植物来源符合clean beauty趋势
研究空白
- 缺乏标准化临床疗效评估
- 生物利用度优化需求(如纳米载体技术)
未来方向
- 特定查尔酮单体的定向研究
- 与微生物组互作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