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A 椰油酰精氨酸乙酯盐
PCA 椰油酰精氨酸乙酯盐

中文名:PCA 椰油酰精氨酸乙酯盐
英文名:PCA ETHYL COCOYL ARGIN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抗静电
成分详细分析
PCA 椰油酰精氨酸乙酯盐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PCA Cocoyl Argininate Ethyl Ester(PCA 椰油酰精氨酸乙酯盐)
来源与生产
- 化学合成途径:通过L-精氨酸、椰油酰氯与PCA(吡咯烷酮羧酸)反应后酯化形成盐类化合物 (参考: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5)
- 天然来源衍生:椰油酰基来自椰子油脂肪酸,PCA为皮肤天然保湿因子(NMF)成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菌/防腐替代 | 正电荷精氨酸基团破坏微生物细胞膜负电荷屏障,导致胞内物质泄漏 | ★★★☆ (体外研究+部分临床)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MIC值0.5-2% (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 0.5-3% |
皮肤屏障修复 | PCA部分参与角质层天然保湿因子(NMF)重建,椰油酰基增强脂质流动性 | ★★☆☆ (体外模型研究)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TEWL降低18-22% (参考:厂商技术白皮书) | 1-5% |
抗衰老(厂商宣称) | 理论推测:精氨酸可能刺激胶原合成 | ★☆☆☆ (无直接证据) | *注:此宣称缺乏临床对照研究支持*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氨基酸衍生物盐 | PCA-精氨酸乙酯盐 | 水溶性,pH 5-7时呈阳离子性 |
脂肪酸酰基 | 椰油酰基(C8-C14) | 两亲性结构,增强皮肤渗透 |
分子特性
- 分子量:约400-450 Da
- 临界胶束浓度(CMC):0.03-0.05 wt% (依据: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 2016)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
- 防腐替代系统:与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复配可扩大抗菌谱
- 洁面产品:pH 5-6时发挥最佳表面活性
协同成分
- 多元醇:提升水分保留能力
- 神经酰胺:共同强化屏障功能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参考:2019 CIR最终报告)
- 眼刺激性:浓度>3%时可能引起轻微刺激
适用人群
- 推荐:痤疮倾向皮肤、敏感肌(低浓度)
- 慎用:开放性伤口部位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温和防腐剂"或"生物表面活性剂"营销,在clean beauty产品中应用增长显著 (来源:Mintel全球新品数据库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该成分在抗菌和屏障支持方面具有明确科学依据,但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抗衰老宣称。随着对传统防腐剂限制增加,其市场渗透率预计将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