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萆薢提取物

粉萆薢(DIOSCOREA HYPOGLAUCA)提取物

粉萆薢提取物
中文名:粉萆薢提取物
英文名:DIOSCOREA HYPOGLAUCA EXTRACT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粉萆薢(DIOSCOREA HYPOGLAUCA)提取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DIOSCOREA HYPOGLAUCA EXTRACT

植物来源

  • 科属: 薯蓣科(Dioscoreaceae) 薯蓣属(Dioscorea)
  • 常用部位: 根茎提取
  •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依据:《中国植物志》第16卷)

提取工艺

通常采用水或乙醇/水混合溶剂提取,部分高品质提取物可能涉及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来源: 专利CN201510083456.7)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 清除ROS/自由基;激活Nrf2-ARE通路 体外研究充分 在DPPH实验中显示EC50=12.5μg/mL(依据: J Ethnopharmacol. 2016) 0.1-1%
抗炎 抑制NF-κB通路;降低TNF-α、IL-6表达 体外+动物模型 可使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产生降低62%(依据: Fitoterapia 2018) 0.5-2%
美白淡斑 可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体外IC50≈35μg/mL) 初步研究 注:尚未在人体皮肤模型验证 未知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其抗氧化活性主要归因于所含的甾体皂苷类成分,特别是原薯蓣皂苷(protodioscin)可显著提升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谷胱甘肽水平(+43%, p<0.01)。抗炎方面,伪原薯蓣皂苷(pseudoprotodioscin)被证实能抑制IκBα磷酸化,阻断NF-κB核转移(依据: Int Immunopharmacol. 2019)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生物活性
甾体皂苷 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纤细皂苷 极性较大,水溶性良好 抗炎、抗氧化核心成分
多糖 葡甘露聚糖 分子量10-50kDa 保湿、免疫调节
黄酮 山柰酚衍生物 脂溶性较强 辅助抗氧化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体系: 水剂、精华液(利用其良好水溶性)
  • 乳化体系: 乳液、面霜(需注意pH稳定性)
  • 避免: 强碱性配方(pH>9可能水解皂苷)

增效组合

  • 抗氧化协同: 维生素E、阿魏酸
  • 抗炎协同: 甘草酸二钾、红没药醇
  • 理论美白组合: 熊果苷(需验证)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 薯蓣属提取物被评估为安全(浓度≤5%)(参考: CIR 2013)
  • 刺激性: 斑贴试验显示未引起刺激(1%水溶液)
  • 敏感肌注意: 含皂苷成分可能对极敏感皮肤有轻微刺痛感

适用人群

  • 推荐: 炎症性皮肤(痤疮、玫瑰痤疮)、抗氧化需求
  • 慎用: 对薯蓣科植物过敏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高端: 常见于"植物科技"概念产品
  • 宣称重点: "中药草本"、"温和抗炎"
  • 过度营销风险: 部分产品夸大其"排毒"功效(无科学依据)

消费者教育盲点

需明确区分粉萆薢与普通薯蓣(如山药)的功效差异,后者主要含淀粉且活性成分不同。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 已验证优势: 可靠的抗炎抗氧化活性,适合亚洲人敏感肌
  • 提取工艺成熟: 已有标准化提取物供应(含20%皂苷)

未来研究方向

  • 需加强: 人体临床验证(特别是抗红血丝功效)
  • 探索: 微囊化技术提高皂苷稳定性
  • 潜力: 与皮肤微生态的相互作用研究

结论: 粉萆薢提取物是具开发潜力的多功能植物活性成分,但需避免对其未验证功效的过度宣传。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