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二乙二醇己二酸酯/IPDI 共聚物
聚二乙二醇己二酸酯/IPDI 共聚物
中文名:聚二乙二醇己二酸酯/IPDI 共聚物
英文名:POLYDIETHYLENEGLYCOL ADIPATE/IPDI COPOLYMER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成膜剂
成分简介
聚二乙二醇己二酸酯/IPDI 共聚物是一种合成聚合物,常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作为成膜剂和皮肤调理剂。在护肤品中,它能帮助形成柔韧、耐用的薄膜,锁住水分,增强保湿效果,同时改善产品质地,使其易于涂抹且不油腻。在化妆品中,如粉底、睫毛膏或防晒产品,它提供持久性和防水性,使妆容更服帖、抗汗抗油。此外,...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聚二乙二醇己二酸酯/IPDI 共聚物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聚二乙二醇己二酸酯/IPDI 共聚物 (Poly(diethylene glycol adipate)/IPDI Copolymer)
来源与制备
通过两步合成法制备:
- 首先由己二酸与二乙二醇缩聚形成聚酯预聚物
- 再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 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形成嵌段共聚物
(依据:聚合物合成化学原理,J. Appl. Polym. Sci.)
基本理化性质
- 形态: 透明至淡黄色粘稠液体或固体
- 溶解性: 溶于常见有机溶剂(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
- 分子量: 通常 5,000-20,000 Da(化妆品级)
-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30°C至10°C(取决于共聚比例)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成膜剂 | 在皮肤表面形成连续透气膜,通过物理屏障减少水分蒸发 | ★★★★☆ (充分证实)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TEWL降低25-40% (48小时测试) | 1-5% |
| 肤感改良剂 | 分子中柔性聚酯链段提供滑爽感,IPDI硬段增加支撑性 | ★★★★☆ (充分证实) | 感官评估显示显著提升铺展性(↑35%)和快速吸收感 | 0.5-3% |
| 彩妆定妆 | 与色素粒子形成网状结构,增强附着力 | ★★★☆☆ (体外证据) | 人工皮肤模型显示口红持色时间延长3-5小时 | 2-8% |
| "抗衰老支撑" | 厂商宣称通过"提拉"皮肤实现 | ★☆☆☆☆ (推测性) | 注:缺乏胶原刺激或细胞层面的机制证据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结构单元 | 基本性质 | 功能贡献 |
|---|---|---|---|
| 聚二乙二醇己二酸酯链段 | -(O-CH2-CH2-O-CO-(CH2)4-CO)n- | • 柔性链段 • 亲酯性 • Tg ≈ -50°C |
提供柔韧性、铺展性和润肤感 |
| IPDI衍生氨基甲酸酯链段 | -NH-CO-N< (异佛尔酮骨架) | • 刚性结构 • 氢键形成位点 • Tg ≈ 100°C |
提供膜强度、耐摩擦性和附着力 |
| 端基 | -OH/-NCO (取决于合成控制) | • 反应性基团 | 影响后续交联能力和配伍稳定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产品类型
- 长效彩妆: 口红(5-10%)、睫毛膏(3-8%)、眉胶(4-12%)
- 防晒产品: 增强SPF耐久性(1-3%)
- 抗衰老霜: 活性物输送载体(0.5-2%)
- 护发产品: 发胶定型剂(2-5%)
关键协同成分
- 挥发性硅油: 提升铺展性同时避免粘腻感
- 非挥发性酯类: 增强膜柔韧性 (如: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 有机防晒剂: 提升光稳定性 (协同提升SPF 15-20%)
- 丙烯酸类聚合物: 复合膜增强机械强度
配方技术要点
- 溶解温度: 最佳70-80°C(避免局部结晶)
- pH敏感性: 在pH>8.0时可能水解(酯键断裂)
- 电解质相容性: 高浓度电解质会导致粘度异常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估: 安全浓度≤15%(基于分子量>1000Da的聚合物豁免原则)(参考:CIR 2016聚合物评估报告)
- 皮肤渗透性: 体外实验显示表皮渗透率<0.1%(分子量依赖性)
- 致敏性: HRIPT测试(N=213)未发现致敏案例
潜在风险因素
- 残留单体: 未反应IPDI需控制<1ppm(潜在致敏源)
- 粉刺风险: 兔耳试验评分1-2(轻度致粉刺性)
- 眼刺激: 10%浓度下可能引起短暂刺激
适用人群指南
- 推荐: 需要长效持妆的健康皮肤
- 谨慎使用:
- 活动性痤疮皮肤(可能堵塞毛孔)
- 眼周敏感区域(需验证配方刺激性)
- 禁忌: 对聚氨酯材料过敏史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线应用: 占长效彩妆配方成本的15-25%
- 宣称重点: "16小时持妆"、"抗转移"、"轻盈膜感"
- 价格区间: $40-80/kg(工业级)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向认知: 与"专业级持妆效果"强关联(社交媒体测评)
- 知识盲区: 73%消费者误认为"聚酯"成分天然度更高
- 绿色washing风险: 部分品牌误导性标注为"植物衍生物"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性能平衡: 独特软硬段设计实现柔韧性与强度的最佳平衡
- 配伍广度: 与有机/无机防晒剂兼容性优于多数成膜剂
- 效率优势: 0.5%添加即可显著改善TEWL(经皮水分流失)
局限性
- 生物降解性差(需特殊工业处理)
- 低温储存易结晶析出(配方稳定性挑战)
- 高添加量(>8%)可能产生"塑料感"肤感
前沿研究方向
- 生物基替代: 用呋喃二甲酸替代石油基己二酸 (注:处于实验室阶段)
- 刺激响应型: pH/温度敏感膜用于精准释药系统
- 可剥离膜技术: 光降解型改性实现易卸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