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共聚物
中文名: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共聚物
英文名:CYCLOHEXYL METHACRYLATE/ETHYLHEX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成膜剂
成分简介
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共聚物是一种合成聚合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成膜剂和增稠剂。它能形成一层轻薄的保护膜,增强产品的持久性、防水性和光滑度,同时帮助均匀分布成分。常见于防晒霜、粉底、睫毛膏和头发定型产品中,以提供抗汗、防脱落效果,并改善质地。该成分通常安全,但敏感肌肤使用前建议测...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共聚物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特性
INCI名称: Cyclohexyl Methacrylate/Ethylhex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
CAS号: 64217-83-0
分子结构: 由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yclohexyl Methacrylate)和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2-Ethylhexyl Methacrylate)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的无规共聚物。
原料来源与生产
- 合成来源: 石油化工衍生物(丙烯酸酯类单体)经溶液聚合或乳液聚合法制备
- 物理形态: 通常以固体颗粒或预分散乳液形式供应
- 主要生产商: Lubrizol (Carbopol® Ultrez系列)、BASF (Luvimer®系列)、Kobo Products等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成膜与屏障保护 | 在皮肤表面形成连续透气的疏水膜,减少TEWL(经皮水分流失) | ★★★★☆ (多项体外/临床研究)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TEWL减少28-42% (J. Cosmet. Sci., 2016) |
0.5-3% |
| 肤感修饰(哑光/丝滑) | 通过调控膜层折射率与表面微结构降低光泽度 | ★★★★☆ (临床感官评价) |
志愿者盲测显示油光减少感知率87% (Int J Cosmet Sci, 2018) |
1-5% |
| 防水/抗汗 | 疏水基团(环己基/乙基己基)形成分子级防水屏障 | ★★★☆☆ (体外模拟测试) |
人工汗液测试显示配方抗冲洗性提升3倍 (Cosmetics, 2020) |
2-8% |
| "抗污染防护" | 推测通过物理屏障阻隔PM2.5吸附 | ★★☆☆☆ (初步体外研究) |
炭黑颗粒吸附减少率~35% *注:缺乏活体验证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结构单元 | 基本性质 | 功能贡献 |
|---|---|---|---|
| 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单元 | C6H11OCOC(CH3)=CH2 | 玻璃化转变温度(Tg)≈92°C 疏水性:强 |
提供刚性骨架与高折射率,增强成膜稳定性 |
| 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单元 | C8H17OCOC(CH3)=CH2 | Tg≈ -10°C 表面张力:低 |
赋予柔韧性及铺展性,降低粘腻感 |
共聚物关键参数:
|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防晒产品: 增强SPF耐久性(与有机防晒剂相容性佳)
- 彩妆: 粉底/BB霜(控油持妆)、睫毛膏(抗晕染)
- 护肤: 哑光面霜、控油精华、晚霜(缓释载体)
增效协同组合
- 与硅弹性体: 增强丝滑触感(如 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 与吸油粉末: 提升控油持久性(尼龙-12、二氧化硅)
- 与极性活性物: 形成"储库效应"缓释维C/维A衍生物
配伍禁忌
- 高浓度离子化合物: 可能引起成膜剂絮凝(如 >3% 硫酸镁)
- 强非极性溶剂: 环己烷/矿物油可能导致过度溶胀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CIR Final Report, 2014)
- 致敏性: 极低(单体残留量<50ppm)
- 眼刺激: 未稀释原料可能致机械刺激(配方中安全)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 适用: 油性/混合性肌肤(控油需求)、敏感肌(低致敏性)
- 慎用: 重度痤疮(可能堵塞毛孔*注:无致痘临床证据)
- 卸妆建议: 需用油性卸妆品清除完整膜层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线应用: 兰蔻「持妆」粉底、理肤泉Effaclar系列
- 宣称关键词: "72小时持妆"、"抗汗防水"、"空气感哑光"
消费者认知偏差
- 误区: "含丙烯酸酯=有毒" (实际聚合物无毒且无迁移性)
- 过度宣称: "吸附重金属" (缺乏作用机制与证据支持)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多功能性: 平衡成膜性/肤感/配伍性的标杆型聚合物
- 安全性: 经长期市场验证的低风险成分
- 性价比: 单位功效成本低于多数有机硅成膜剂
未来研究方向
- 生物基替代: 开发植物源性单体(如腰果酚衍生物)
- 响应性聚合物: pH/温度敏感型膜层智能调控
- 透皮协同: 优化膜孔结构促进活性物渗透
专家建议
该成分是解决"持妆-舒适"矛盾的优选方案,建议配方中:
- 防晒产品:2-4%提升防水性
- 粉底液:3-6%实现8小时控油
- 避免与高含量乙醇(>30%)直接配伍以防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