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丙基双-羟乙基二甲基氯化铵
羟丙基双-羟乙基二甲基氯化铵
中文名:羟丙基双-羟乙基二甲基氯化铵
英文名:HYDROXYPROPYL BIS-HYDROXYETHYLDIMONIUM CHLORIDE
别名:Quaternium-22
安全性:
1
功效:肌肤调理, 保湿
成分简介
羟丙基双-羟乙基二甲基氯化铵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在护肤产品如乳液和面霜中,它作为调理剂和乳化稳定剂,帮助改善质地,提供丝滑感和保湿效果,增强产品延展性。在化妆品中,特别是护发产品如护发素和洗发水,它充当抗静电剂和柔软剂,减少头发静电,使头发更易梳理、减少毛躁,并增加光泽和顺...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羟丙基双-羟乙基二甲基氯化铵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羟丙基双-羟乙基二甲基氯化铵 (Hydroxypropyl Bis-Hydroxyethyldimonium Chloride)
来源与生产
- 化学合成路径:通过二甲胺与环氧乙烷羟乙基化后,再与环氧丙烷反应季铵化制得 (合成路线参考:J. Surfact. Deterg., 2005)
- 原料形态:常温下为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pH 6-8(5%水溶液)
- 商品化来源:陶氏化学(Dow Chemical)、索尔维(Solvay)、巴斯夫(BASF)等化工企业提供化妆品级原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 |
|---|---|---|---|---|
| 发丝调理与抗静电 | 阳离子电荷中和发丝表面负电荷,形成定向分子层降低摩擦系数 | 强效证据(体外+临床) | 显著降低梳理力达40-60% (Int J Cosmet Sci, 2013) | 0.5-2.0% |
| 肤感改善剂 | 在皮肤表面形成液晶膜结构,降低蒸发速率并增强滑爽感 | 中等证据(体外模型) | TEWL降低15-25% (Skin Res Technol, 2017) | 0.3-1.5% |
| 乳化稳定剂 | 通过降低界面张力(≈30mN/m)增强乳液稳定性 | 强效证据 | 提升乳液离心稳定性2-3倍 (Colloids Surf A, 2010) | 0.8-3.0% |
| "修复屏障功能" | 可能通过增加角质层水合作用间接影响 | 理论推测 | 无直接证据显示影响板层小体或神经酰胺合成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结构特征 | 物理化学性质 | 分析检测方法 |
|---|---|---|---|
| 双季铵盐 | 双阳离子中心+羟丙基/羟乙基柔性链 | 分子量≈380g/mol;HLB值≈18 | HPLC-ELSD,NMR |
| 电荷特性 | 永久正电荷(pKa无关性) | 临界胶束浓度(CMC):0.8-1.2mM | 电导率法,表面张力法 |
| 溶解性 | 水溶性>50%,乙醇中部分溶解 | 浊点>100℃,耐电解质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护发产品:护发素(1-3%)、洗发水(0.5-1.5%)
- 护肤产品:沐浴露(0.5-2%)、膏霜(0.3-1%)
- 特殊剂型:透明啫喱、免洗型产品
协同增效组合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SLES/SLS形成"离子对"增强沉积
- 硅油类:促进氨基硅油在发丝定向排列
- 多元醇:丙二醇/甘油提升低温稳定性
配伍禁忌
- 避免配伍:高浓度阴离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酸类)导致絮凝
- pH限制:在pH>9时可能发生Hofmann降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估:最高安全使用浓度3% (CIR Report, 2019)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显示轻度刺激(Draize评分2.3/110)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n=213)
适用注意事项
- 推荐肤质:所有肤质,特别推荐粗糙/毛躁发质
- 慎用情况:受损屏障皮肤(可能产生短暂刺痛)
- 法规状态:中国、欧盟、美国均允许使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无硅油"替代品:占无硅护发素市场的65%+
- 中高端洗护:联合活性成分(如植物精油)提升附加值
消费者宣称策略
- 已验证宣称:"即时顺滑"、"抗毛躁"、"易梳理"
- 过度宣称案例:"修复分叉"、"重建发芯" (缺乏结构修复证据)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功效明确性:卓越的抗静电和调理性能有充分科学支持
- 配方友好性:兼容多种体系且稳定性优异
- 安全记录:30年应用历史显示良好安全性
未来发展方向
- 绿色化学:生物基原料合成路径开发 (当前处于实验室阶段)
- 精准递送:作为阳离子载体增强活性物透皮
- 安全性深化:长期累积效应及环境降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