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65-PEG-5 季戊四醇醚
PPG-65-PEG-5 季戊四醇醚

中文名:PPG-65-PEG-5 季戊四醇醚
英文名:PPG-65-PEG-5 PENTAERYTHRITYL ETHER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PPG-65-PEG-5 季戊四醇醚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PPG-65-PEG-5 季戊四醇醚(INCI: PPG-65-PEG-5 Pentaerythrityl Ether)属于聚醚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季戊四醇与环氧丙烷(PO)和环氧乙烷(EO)的嵌段共聚物。(依据:国际化妆品成分词典第16版)
来源与制备
- 工业化来源:通过季戊四醇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制备,需严格控制PO/EO比例与聚合度(参考: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8)
- 常见纯度标准:化妆品级原料需游离PO/EO残留量<1ppm,重金属含量<5ppm(依据:ISO 22716化妆品GMP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乳化稳定 | 分子中PPG链段提供油相亲和性,PEG链段提供水相分散性,形成立体位阻效应 | ★★★★☆ (多项配方研究证实) |
在O/W乳液中可替代传统PEG-40氢化蓖麻油,降低刺激性(参考: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20) | 0.5-3% |
肤感调节 | 降低体系表面张力,改善铺展性;高分子量提供轻微成膜性 | ★★★☆☆ (体外测试+主观评估) |
在防晒产品中可减少"白痕"现象,提升涂抹顺滑度(来源:厂商应用测试报告) | 1-5% |
"屏障修复" | 理论上可能通过维持乳液稳定性间接保护屏障 | ★☆☆☆☆ (无直接证据) |
注:此宣称缺乏针对角质层修复机制的专门研究 | N/A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乳化稳定性
PPG-65-PEG-5的独特分子结构(PPG:PO/EO=65:5)使其HLB值约在10-12之间,适合稳定含硅油或极性酯类的乳液体系。研究表明其可形成粒径<200nm的稳定乳滴,且高温(45℃)存储30天后分层率<5%(依据:J. Cosmet. Sci., 2019 年稳定性测试数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主链结构 | 季戊四醇核心 | 四官能团起始剂 | 提供星型分子架构,增强空间位阻 |
亲油段 | PPG-65 | 平均分子量~3800Da | 甲基侧链提供油相相容性 |
亲水段 | PEG-5 | EO单元数=5 | 末端羟基可参与氢键网络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防晒产品:与OMC、二氧化钛等兼容,减少颗粒聚集(厂商测试数据)
- 硅油乳液:稳定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D5)体系,替代传统PEG/PPG硅氧烷共聚物
协同成分
- 与阴离子 surfactant:可降低SLES的刺激性,最佳比例1:3(依据:皮肤刺激性测试报告)
- 与多元醇:丙二醇/甘油可提升其低温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参考:CIR 2015年评估报告)
- 眼刺激性:兔眼测试显示轻微刺激(Draize评分1.5/10)
适用性限制
- 避免配伍:高浓度阳离子聚合物(可能产生沉淀)
- 敏感肌测试:建议先进行patch test(虽罕见但有个别接触性皮炎报告)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隐形"配方助剂出现在成分表中,厂商多宣传其:
- "不含PEG-40氢化蓖麻油"的替代方案
- "温和无刺激"标签(实际需看整体配方)
7. 总结与展望
PPG-65-PEG-5 季戊四醇醚是高效多功能的非离子乳化剂,其科学证据集中于物理稳定性改善,而非直接皮肤功效。未来研究可关注:
- 与新型防晒剂的配伍性研究
- 分子量精确控制对肤感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