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C12-13 烷醇柠檬酸酯

三-C12-13 烷醇柠檬酸酯

三-C12-13 烷醇柠檬酸酯
中文名:三-C12-13 烷醇柠檬酸酯
英文名:TRI-C12-13 ALKYL CITRAT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柔润剂

成分简介

三-C12-13 烷醇柠檬酸酯是一种合成酯类成分,由柠檬酸与碳链长度为12-13的醇反应制成。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它主要用作乳化剂,帮助稳定油水混合物,防止产品分离,常见于乳液、面霜和防晒品中。同时,它作为润肤剂,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锁住水分,提升柔软和光滑感,改善产品质地和涂抹体验。此外,它还可...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分析报告:三-C12-13 烷醇柠檬酸酯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三-C12-13 烷醇柠檬酸酯 (INCI: TRI-C12-13 ALKYL CITRATE)

来源与生产

  • 化学合成来源:通过柠檬酸与C12-13脂肪醇的酯化反应合成
  • 原料特征:通常为透明至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轻微特征性气味
  • 商品化形式:化妆品级原料(纯度>95%),可能含微量未反应醇或柠檬酸

历史应用背景

作为第二代酯类润肤剂于1990年代进入化妆品领域,替代传统矿物油和硅油,满足"天然衍生"需求趋势 (行业技术演进记录)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润肤剂 填充角质层片状结构间隙,减少光散射,增强肤感顺滑度 ★★★★☆
(体外/临床验证)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角质层水合度提升18-22% (J. Soc. Cosmet. Chem, 2004) 3-15%
增塑剂 降低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增强膜柔韧性 ★★★★★
(材料学确认)
DSC分析证实使丙烯酸聚合物Tg降低14℃ (Cosm & Toil, 2011) 1-8%
溶剂增效剂 增强极性/非极性成分相容性,降低结晶倾向 ★★★☆☆
(实验室验证)
共聚焦显微术证实改善防晒剂均匀分布 (IFSCC Monograph, 2018) 2-10%
抗氧化增效 可能通过螯合金属离子间接增强抗氧化体系 ★★☆☆☆
(理论推测)
柠檬酸基团潜在金属螯合能力,需临床验证 (体外化学测试) -
详细作用机制说明:

分子结构中的酯基团与角质层脂质相似相溶,C12-13烷基链长度(碳原子数12-13)使其具有理想的铺展性和中等挥发性。柠檬酸三酯结构提供分子内极性梯度,实现双亲媒特性:烷基链与非极性成分作用,酯键与极性成分作用。该特性解释其优异的配方相容性。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贡献
主成分 三(十二烷基)柠檬酸酯
三(十三烷基)柠檬酸酯
分子量:~630g/mol
log P:~8.2
提供基础润肤功能与溶解性能
微量组分 单/双酯化衍生物
游离C12-13醇
含量<3%
酸值<1mg KOH/g
影响黏度与稳定性
需控制防止刺激
结构特征
  • 三官能团柠檬酸核心:提供极性位点
  • C12-13烷基链:平衡铺展性与滞留性
  • 酯键密度:3个酯键/分子增强分子间作用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配方类型

  • 彩妆体系:睫毛膏(防脆裂)、唇膏(防渗色)
  • 防晒产品:溶解阿伏苯宗等结晶型紫外线吸收剂
  • 护肤乳液:替代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无硅"方案

协同增效组合

  • 与硅油复配:降低D5挥发性,延长肤感柔滑度
  • + 环己硅氧烷:粘度调节黄金组合(比例3:1时触感最佳)
  • + 植物甾醇:增强屏障修复功效 (离体皮肤TEWL降低23%)

配方技术要点

  • 热稳定性:建议加工温度≤85℃(防止酯键水解)
  • pH兼容性:稳定pH范围4-8(强酸/碱催化分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25% (CIR 2016)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n=213)
  • 眼刺激性:兔眼测试轻微刺激(建议避开眼周黏膜)

适用人群与禁忌

推荐使用 干性至混合性肌肤 • 成熟肌肤 • 敏感性肌肤(经测试)
谨慎使用 脂溢性皮炎活动期 • 重度痤疮(可能加重毛囊堵塞)
孕妇适用性 无系统毒性报告,但缺乏妊娠期专项研究

稳定性风险

  • 氧化风险:Rancimat法诱导期>15h(需配合0.1%生育酚)
  • 微生物风险:水活度>0.6时需添加防腐剂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中高端"纯净美容":作为硅油/矿物油替代品
  • 男士理容产品:提供哑光肤感(用量5-8%)
  • 环保宣称支撑:生物降解率>80%(OECD 301B)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向联想:"柠檬酸"关联天然、焕肤概念
  • 认知误区:与果酸(AHA)功效混淆 (需成分教育)
  • 触感评价:消费者盲测"轻盈吸收感"评分8.2/10 (2023年500人调研)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功能定位:高效多能配方助剂,兼具润肤与稳定功能
  • 技术优势:平衡极性/非极性溶解能力,降低配方复杂度
  • 安全记录:20年以上应用史,无重大不良反应报告

局限性与挑战

  • 功效深度:缺乏独立生物活性,依赖组合功效
  • 成本因素:价格是矿物油的3-4倍
  • 可持续性:C12-13醇部分依赖棕榈油原料

未来研究方向

  • 精准递送系统:利用酯酶响应性实现靶向释放
  • 绿色化学工艺:酶催化合成提高选择性
  • 临床功效验证:加强屏障修复功能的循证研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