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BHT

三-BHT

三-BHT
中文名:三-BHT
英文名:TRIS-BHT MESITYLEN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抗氧化

成分简介

三-BHT 可能指 BHT(丁基羟基甲苯),是一种合成抗氧化剂,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于防止产品氧化和变质。它通过抑制油脂、香料和其他成分与氧气反应,延长保质期,避免变色、异味或功效降低。常见于面霜、乳液、口红和防晒品中,帮助维持产品稳定性和安全性。BHT 在低浓度下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可能对敏感...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三-BHT (BHT) 专业成分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

通用名称: 二丁基羟基甲苯、丁羟甲苯

来源与制备

  • 化学合成: 对甲酚与异丁烯在酸性催化剂(硫酸/磷酸)作用下烷基化合成
  • 原料形态: 白色结晶粉末,熔点70℃
  • 天然存在: 微量存在于真菌、浮游生物及部分植物中 (来源: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3)

法规状态

  • 全球批准: FDA 21CFR172.115,欧盟EC No 1333/2008,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 使用限制: 欧盟SCCS建议浓度≤0.8%(淋洗类),≤0.1%(驻留类) (参考:SCCS/1636/21意见书)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防护 通过酚羟基供氢阻断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淬灭单线态氧(¹O₂) ★★★★☆ (充分证实) 0.01%浓度下抑制90%亚油酸过氧化 (依据:J Am Oil Chem Soc, 1995) 0.01-0.1%
配方稳定性 优先氧化保护油脂成分,延缓酸败 ★★★★★ (充分证实) 延长含不饱和油脂配方货架期3-5倍 (来源: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8) 0.05-0.3%
抗光老化 减少UV诱导的活性氧(ROS)损伤 ★★☆☆☆ (有限证据) 体外实验显示抑制MMP-1表达(需人体验证) (依据: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09) 未确定
美白淡斑 (厂商宣称) 推测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 (证据不足) 仅体外弱效抑制(IC50>1mM),临床无验证 (来源:厂商资料) -

关键机制详述

抗氧化作用分子机制:

BHT通过酚羟基(-OH)提供氢原子给脂质自由基(R·),形成稳定共振结构:

R· + ArOH → RH + ArO·

产生的芳氧自由基(ArO·)因叔丁基的空间位阻效应而稳定,终止自由基链反应。其氧化电位为0.40V(vs SCE),低于皮肤关键组分(如角鲨烯0.60V) (依据: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007)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特性类别 化学属性 技术参数
分子结构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C15H24O (MW:220.35)
BHT化学结构
物理性质 熔程69-71℃,log P=5.1 水溶性0.6mg/L(25℃),油溶性>50%(w/w)
反应特性 自由基清除剂
弱酸性(pKa~14)
氧化产物:BHT醌/二聚体
检测标准 HPLC-UV(λ=280nm) USP-NF规定纯度≥99.0%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

  • 油基配方: 面油、卸妆油、唇膏(浓度0.05-0.1%)
  • 乳化体系: 乳液、膏霜(需预溶,建议0.05-0.08%)
  • 特殊应用: 防晒产品(保护光敏成分)、含天然油脂配方

协同增效体系

  • 抗氧化网络:
    • 维生素E协同:再生氧化态维生素E
    •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复配:提升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 3.2倍 (依据:Food Chemistry, 2010)
  • 螯合剂协同: EDTA二钠(抑制金属离子催化氧化)
  • 光稳定剂: 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Avobenzone)

配方注意事项

  • 需60℃以上预溶于油相,避免结晶析出
  • pH适应范围广(3-10),碱性条件加速氧化
  • 避免与强氧化剂(过氧化苯甲酰)直接配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结论: 浓度≤0.5%在化妆品中安全 (参考:CIR 2019年再评估)
  • 致敏性: 极低(致敏率<0.1%)
  • 争议点: 高剂量口服显示动物肝毒性(与化妆品外用无相关性)

适用人群警示

  • 适用: 多数肤质,尤其需抗氧化保护者
  • 慎用:
    • BHT过敏史者(罕见)
    • 破损皮肤(可能产生轻微刺激)
  • 孕期: 无明确禁忌(局部渗透率<2%)

稳定性风险

  • 光照可能生成淡黄色(不影响功效)
  • 氧化产物BHT-quinone可能致敏 (理论推测,未临床证实)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 使用率: 全球约68%含油脂化妆品添加
  • 成本定位: 经济型抗氧化剂($15-20/kg)
  • 天然替代品兴起: 迷迭香提取物、生育酚等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区1: "BHT是致癌物"
    • 科学澄清:无充分人体证据,欧盟SCCS确认外用安全
  • 误区2: "天然抗氧化剂完全可替代BHT"
    • 事实:合成BHT在稳定性、成本方面具不可替代性

品牌宣称策略

  • 主流品牌: 作为配方稳定剂低调标注
  • 纯净美妆: 多宣称"不含BHT/BHA"作为营销点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不可替代性: 高效脂溶性抗氧化剂,保护配方稳定性
  • 安全性: 60年使用历史验证,规范浓度下风险可控
  • 经济性: 单位抗氧化成本仅为天然提取物的1/5-1/10

未来发展趋势

  • 微胶囊化技术: 降低潜在刺激性,提高稳定性
  • 分子修饰: 开发BHT衍生物提升生物利用度
  • 争议应对: 加强公众科普,区分口服与外用毒理学差异

专家建议

  • 驻留类产品建议浓度≤0.1%,配合水溶性抗氧化剂构建全面防护
  • 加强氧化产物检测(HPLC-MS),确保配方长期安全性
  • 避免过度营销"抗氧化功效",明确其配方稳定剂的核心定位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