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油藤叶/花/籽提取物

灯油藤(CELASTRUS PANICULATUS)叶/花/籽提取物

灯油藤叶/花/籽提取物
中文名:灯油藤叶/花/籽提取物
英文名:CELASTRUS PANICULATUS LEAF/FLOWER/SEED EXTRACT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天然提取物/植物成分、抗氧化剂、抗炎剂

成分简介

灯油藤(Celastrus paniculatus)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其叶、花、籽提取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该提取物富含抗氧化成分如多酚和生物碱,能中和自由基,减缓皮肤老化过程,预防皱纹和色斑形成。其抗炎特性有助于舒缓敏感或受刺激皮肤,减少红肿和炎症,适用于舒缓产品。此外,它可能促进胶原蛋白...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灯油藤(CELASTRUS PANICULATUS)叶/花/籽提取物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CELASTRUS PANICULATUS LEAF/FLOWER/SEED EXTRACT

植物学背景

灯油藤(Celastrus paniculatus)为卫矛科(Celastraceae)植物,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南亚及部分热带地区。其种子在阿育吠陀医学中被称为"Jyotishmati",传统用于改善认知和缓解关节炎症 (依据: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5)

提取部位与工艺

  • 叶/花提取物:多采用水或乙醇提取,富含黄酮类化合物
  • 籽提取物:需去壳后通过超临界CO₂或冷压法获取油脂性成分
  • 商业化提取物通常标称1:5-1:10的提取比例 (来源:常见厂商技术文档)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保护 通过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衍生物)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 体外研究强证据 在HaCaT细胞模型中显示对UVB诱导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依据:Phytotherapy Research, 2018) 0.1-1%
抗炎舒缓 抑制NF-κB通路,降低IL-6、TNF-α等促炎因子表达 体外+动物模型证据 小鼠耳肿胀模型显示1%提取物效果相当于0.1%氢化可的松 (依据:Journal of Inflammation, 2016) 0.5-2%
美白亮肤 潜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体外IC50≈200μg/mL) 初步体外证据 *注:此效果尚未在人体皮肤模型验证 未知
抗衰老 厂商宣称可刺激胶原合成,但机制不明确 营销宣称 *注:缺乏公开发表的胶原合成相关研究 未标称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皮肤相关性
三萜类 Celastrol、Pristimerin 脂溶性,分子量400-500Da 主要抗炎活性物质,但高浓度可能刺激 (依据:Bioorganic Chemistry, 2020)
黄酮类 槲皮素-3-O-鼠李糖苷、山奈酚衍生物 水溶性,良好热稳定性 抗氧化主力,UV保护作用
脂肪酸 亚油酸(籽油中约45%) 油溶性,易氧化 皮肤屏障修复,需配合抗氧化剂稳定
生物碱 Celapanin(微量) 碱性,难溶于水 *神经活性可能影响皮肤感觉受体,待研究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精华:适用于黄酮类成分(需pH 5-6稳定)
  • 油膏/乳霜:适合三萜类成分传递(可增强渗透)
  • 防晒产品:与物理防晒剂协同增强UV防护 (参考:Cosmetic Science Technology, 2019)

推荐协同成分

  • 抗氧化增效: 维生素E、阿魏酸
  • 抗炎强化: 红没药醇、积雪草苷
  • 稳定性保护: 乙基己基甘油(防微生物污染)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状态: 未列入优先评估清单 (来源:CIR 2023数据库)
  • 潜在风险:
    • 含Celastrol成分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发生率<0.3%)
    • 孕妇慎用(传统医学记载可能影响子宫收缩)
  • 稳定性挑战: 三萜类成分易氧化,建议配方中添加BHT/BHA

适用肤质

  • 推荐: 耐受性正常至油性肌肤(抗炎控油作用)
  • 谨慎使用: 极度敏感肌(需先做斑贴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要应用: 抗敏舒缓类产品(占使用案例68%)
  • 宣称趋势: 常与"阿育吠陀"、"天然神经镇定"概念绑定 (来源:市场分析报告2024)

消费者反馈

  • 正面评价: 75%用户报告泛红减轻(基于500人问卷)
  • 负面反馈: 8%用户提及初期刺痛感(可能与三萜类相关)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灯油藤提取物在抗炎抗氧化方面具有明确药理基础,其黄酮类成分尤其值得关注。但需区分不同提取部位的功效差异。

研发建议:

  • 优先开发标准化提取物(如标定Celastrol或总黄酮含量)
  • 探索微囊化技术解决三萜类成分刺激性问题

市场警示: 当前部分产品存在过度宣称神经美容功效的现象,缺乏可靠人体试验支持。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