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提取物

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提取物

密蒙花提取物
中文名:密蒙花提取物
英文名:BUDDLEJA OFFICINALIS EXTRACT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提取物

1. 基础信息 & 来源

植物学背景

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是玄参科醉鱼草属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部、缅甸和印度北部海拔200-2800米区域。传统中药中其干燥花蕾(Flos Buddlejae)用于"明目退翳",已有千年应用历史。

INCI名称与提取工艺

  • 标准INCI名称: BUDDLEJA OFFICINALIS FLOWER EXTRACT
  • 常用提取方式:
    • 水/醇提取(乙醇浓度30-70%)
    • 超临界CO₂萃取(用于高纯度黄酮获取)
    • 微波辅助提取(提高酚类物质得率)
  • 原料形态: 通常为棕黄色至深褐色液体或粉末,pH 5.0-6.5(1%水溶液)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
抗氧化 清除ROS · 激活Nrf2/ARE通路 · 螯合金属离子 ★★★★☆
(体外/离体皮肤强证据)
DPPH清除率IC₅₀=32μg/mL · 显著降低UV诱导的MDA生成 0.1-1%
抗炎舒缓 抑制COX-2/PGE₂ · 下调TNF-α/IL-6 · 阻断NF-κB转位 ★★★☆☆
(体外/动物模型证据)
LPS诱导巨噬细胞中NO抑制率78%(100μg/mL) 0.2-2%
抗糖化 捕获活性羰基化合物 · 抑制AGEs交联 ★★☆☆☆
(体外初步证据)
BSA-果糖模型中抑制荧光AGEs生成>50% 需更多数据
"亮眼"功效 推测:改善微循环 · 抑制VEGF表达 ★☆☆☆☆
(传统应用延伸)
注:人体临床证据不足,主要为厂商宣称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含量特征 皮肤生物学活性
黄酮类 蒙花苷(≥40%)
芹菜素
木犀草素
水提物中占干重8-15%
CO₂萃取物可达30%
抗氧化主力 · 抑制MMP-1 · 抗炎
环烯醚萜苷 醉鱼草苷
桃叶珊瑚苷
占总提取物3-8% 抗刺激 · 促进伤口愈合
苯乙醇苷 松果菊苷
毛蕊花糖苷
特征性成分(1-5%) 清除自由基 · 抑制酪氨酸酶
其他 多糖(10-20%)
挥发油(<1%)
取决于提取工艺 保湿 · 协同抗氧化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兼容性

  • 适用体系:
    • 水基精华(pH 4.5-7.0)
    • O/W乳液/膏霜
    • 眼周制剂(需控制电解质浓度)
  • 禁忌: 强碱性环境(>pH 8)导致黄酮降解

增效组合

  • 抗氧化协同: + 维生素E/阿魏酸 · (提升氧化应激保护网络)
  • 抗炎协同: + 红没药醇/甘草酸二钾 · (多靶点抑制炎症级联)
  • 抗衰协同: + 视黄醇衍生物 · (蒙花苷减轻视黄醇刺激)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 1%浓度下无刺激 · (参考:CIR 2016植物提取物综述)
  • 致敏性: 临床报告极少(<0.01%)
  • 光毒性: 无报道(PPD检测阴性)

适用人群注意

  • 推荐: 敏感肌 · 初老肌 · 熬夜肌
  • 慎用: 花粉过敏者(需斑贴测试)
  • 孕期: 无明确禁忌但缺乏安全性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宣称热点: "中药智慧" · "眼部焕亮" · "抗蓝光"
  • 品类分布:
    • 眼霜/眼精华(>60%)
    • 抗衰精华(25%)
    • 敏感肌修护产品(15%)

认知偏差风险

注:部分产品过度宣传"祛黑眼圈"功效,而目前缺乏密蒙花针对黑色素代谢或血管型黑眼圈的直接证据 · (实际机制以抗氧化/抗炎为主)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 核心优势: 高含量蒙花苷提供可靠抗氧化/抗炎活性
  • 独特价值: 稀有苯乙醇苷组合增强自由基清除网络
  • 局限: 透皮数据缺乏 · 人体试验不足

研发方向

  • 纳米载体技术提升黄酮类透皮率
  • 与线粒体保护剂(如艾地苯醌)复配
  • 开展针对眼周微循环的临床研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