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5 丁醚
PPG-5 丁醚

中文名:PPG-5 丁醚
英文名:PPG-5 BUTYL ETHER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抗静电
成分详细分析
PPG-5 丁醚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PPG-5 丁醚 (INCI: PPG-5 Butyl Ether) 属于聚丙二醇醚类溶剂,是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与丁醇(Butyl Alcohol)通过醚键连接的聚合物衍生物。
来源与制备
- 工业合成: 通过丙二醇与环氧丙烷在碱性催化剂下开环聚合,再与丁醇进行醚化反应制得 (参考: 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纯度标准: 化妆品级需控制游离丙二醇含量≤1%,重金属残留符合FDA/ISO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溶剂与载体 | 通过醚键与羟基的极性,溶解非极性活性成分,提高配方稳定性 | 强 (多篇专利与配方研究) | 在防晒剂(如阿伏苯宗)体系中可提升溶解率30-50% (依据: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 5-15% |
促渗透剂 | 暂时性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提高亲脂性成分穿透率 | 中等 (体外皮肤模型证实) | 对水杨酸的渗透增强率达2.1倍 (vs.对照组) (参考: 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16) | 3-8% |
保湿功效 | 理论上可减少TEWL,但缺乏直接证据 | 弱 | 注:厂商宣称基于其溶剂属性推测,无临床数据支持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聚丙二醇链段 | PPG-5 (平均聚合度) | 分子量≈400Da,亲水性(HLB≈8) |
醚键结构 | 丁基醚末端 | 增强脂溶性,logP≈1.2 |
杂质控制 | 游离丙二醇 | 需≤1% (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标准)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防晒产品: 与阿伏苯宗、奥克立林等UV滤光剂配伍
- 祛痘制剂: 增强水杨酸、视黄醇的角质层渗透
- 彩妆: 睫毛膏/眼线液中作为抗凝固剂
协同成分
- 乙醇: 混合溶剂系统可调节极性 (专利US20180008578A1)
-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形成微乳体系提升活性物载量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1%以下游离丙二醇时) (依据: CIR 2019最终报告)
- 眼刺激: 浓度>10%可能引发轻度刺激
适用人群警示
- 避免人群: 丙二醇过敏者、受损皮肤
- 孕妇慎用: 虽无致畸证据,但缺乏孕期专项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功能性溶剂出现在成分表中部位置,厂商多强调其"温和促吸收"概念 (来源: 市场宣传资料分析)。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较低,常与普通丙二醇混淆。
7. 总结与展望
PPG-5 丁醚作为多功能溶剂具有明确的配方价值,其促渗透机制需更多in vivo研究验证。未来可能向分子量精准控制方向发展,以优化不同活性物的协同效应 (行业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