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油
玉米(ZEA MAYS)油

中文名:玉米油
英文名:ZEA MAYS (CORN) OIL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玉米(ZEA MAYS)油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Zea Mays (Corn) Oil
来源与提取方法
玉米油是从禾本科植物玉米(Zea mays L.)的胚芽中提取的植物油。工业上主要通过机械压榨或有机溶剂(如己烷)萃取法获得,后续经过精炼、脱色、脱臭等处理以提高纯度和稳定性 (依据:ISO 5506:2010 标准及食品与化妆品原料提取技术文献)。
物理与化学性质
- 外观:澄清、淡黄色至金黄色液体
- 气味:温和、特征性坚果气味
- 密度(20°C):约 0.92 g/mL
- 折射率(20°C):约 1.47
- 皂化值:187-195 mg KOH/g
- 碘值:115-130 g I₂/100g,表明中等不饱和度
- 酸值:≤ 0.6 mg KOH/g(精炼油)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科学依据为重点)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如已知) |
---|---|---|---|---|
润肤与保湿 | 作为封闭剂和润肤剂,在皮肤表面形成疏水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填充角质层裂隙,软化皮肤。 | 高(基于物理原理及大量体外和人体试验验证) | 广泛用于护肤品,能即时改善皮肤干燥和粗糙感 (依据:皮肤屏障功能研究及化妆品配方学教科书)。 | 1-20%(常见于乳液、霜剂) |
抗氧化 | 富含天然维生素E(主要为γ-生育酚),通过供氢机制淬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 | 中(体外和离体研究支持,但人体临床数据有限) | 在离体皮肤模型中显示减少UV诱导的氧化应激标记物,但人体功效取决于配方形式和浓度 (参考:J Agric Food Chem. 2002;50(14))。 | 作为辅助抗氧化剂,浓度≥5%可能贡献效应 |
皮肤屏障支持 | 提供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作为角质层脂质(如神经酰胺)的前体,潜在促进屏障修复和完整性。 | 低至中(理论支持和部分体外/动物研究,人体证据间接) | 亚油酸缺乏模型显示皮肤屏障受损,外用补充可能有益,但玉米油直接应用的人体研究稀少 (依据:J Invest Dermatol. 1998;110(4))。 | 未知,通常与其他屏障成分复配 |
抗炎(潜在) | 亚油酸可能经代谢转化为抗炎介质(如前列腺素E1),抑制促炎因子释放;植物甾醇(如β-谷甾醇)可能 modulate 炎症通路。 | 低(初步体外和动物研究,缺乏人体试验) | 体外研究显示抑制COX-2表达,但临床相关性未证实 (参考:Planta Med. 2003;69(8))。注:此机制基于初步证据,需进一步验证。 | 未知 |
"抗衰老"(厂商宣称) | 宣称通过抗氧化和保湿作用减少细纹,但无直接证据支持其刺激胶原或弹性蛋白合成。 | 极低(仅为理论推测或营销宣称) | 注:此宣称缺乏强有力的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可能源于其润肤效果带来的暂时性外观改善。 | 不适用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与功能 | 含量范围(典型精炼油) |
---|---|---|---|
脂肪酸(甘油三酯形式) | 亚油酸(Linoleic Acid, C18:2 n-6) |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omega-6系列;皮肤屏障脂质前体,潜在抗炎 | 50-62% |
脂肪酸 | 油酸(Oleic Acid, C18:1 n-9) |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增强渗透性,润肤 | 20-30% |
脂肪酸 | 棕榈酸(Palmitic Acid, C16:0) | 饱和脂肪酸(SFA);提供膏体稠度,稳定泡沫 | 10-15% |
脂肪酸 | 硬脂酸(Stearic Acid, C18:0) | 饱和脂肪酸;乳化辅助,增稠 | 2-5% |
维生素 | 维生素E(主要为γ-生育酚) | 脂溶性抗氧化剂,保护油脂和皮肤免受氧化损伤 | 0.1-0.3% |
植物甾醇 | 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 | 具有抗炎、抗氧化特性;可能支持屏障功能 | 0.8-1.5% |
其他微量成分 | 角鲨烯、磷脂类、叶黄素 | 贡献额外抗氧化性;但精炼过程中部分损失 | < 0.1%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产品类型
- 护肤产品:润肤霜、乳液、身体油、唇膏——作为主要润肤剂或载体油。
- 清洁产品:卸妆油、洁面油——利用其溶解彩妆和皮脂的能力。
- 护发产品:护发素、发膜、发油——改善发丝光泽,减少毛躁。
- 彩妆产品:粉底、口红——作为颜料分散介质和增塑剂。
协同成分
- 其他植物油:如霍霍巴油(模拟皮脂)、杏仁油(增强铺展性),复配可优化肤感和功效。
-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抗坏血酸)、辅酶Q10——与维生素E协同,增强光保护效果 (依据:Free Radic Biol Med. 1998;25(1))。
- 屏障修复成分:如神经酰胺、胆固醇——与亚油酸共同补充角质层脂质,提升屏障修复潜力。
- 乳化剂:如甘油硬脂酸酯、卵磷脂——帮助玉米油稳定分散于水基配方中。
配方注意事项
玉米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易发生氧化酸败,导致气味、颜色变化及潜在刺激性。必须添加抗氧化剂(如0.01-0.1% BHT、维生素E乙酸酯)并避免高温处理。其中等油酸含量可能增强其他成分的渗透,需注意与活性成分(如视黄醇)配伍时的刺激性风险。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总体安全 status:被美国FDA和欧盟列为一般公认安全(GRAS)用于食品和化妆品;CIR(化妆品成分评审)专家小组评估其为安全使用 (依据:Int J Toxicol. 2011;30(3 Suppl))。
- 致痘性: comedogenic评级为2-3(0-5 scale),表示中等致痘风险,可能堵塞毛孔 for acne-prone skin (参考:J Soc Cosmet Chem. 1989;40(6))。
- 刺激性: 低刺激性,但氧化产物(如醛类)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精炼油刺激性更低。
- 过敏性: 罕见过敏,但对玉米蛋白残留敏感者可能出现反应(精炼油蛋白含量极低)。
- 光安全性: 无光毒性或光敏性报告。
适用人群与禁忌
- 适用: 干性至正常皮肤;非痤疮倾向皮肤;身体和头发护理。
- 慎用: 油性、易长痘(acne-prone)皮肤;脂溢性皮炎患者;对玉米过敏者(尽管风险低)。
- 孕妇/哺乳期: 外用一般认为安全,但无特定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常见宣称
- "天然来源"、"植物性"
- "富含维生素E"
- "深层保湿"
- "修复受损屏障" (注:此宣称基于理论,临床证据不足)
- "抗衰老" (注:多为营销语言,缺乏直接证据)
消费者感知与趋势
玉米油被视为一种经济实惠、广泛可得的天然成分,常出现在大众市场产品和“清洁美容”品牌中。消费者可能关注其非转基因(Non-GMO)或有机认证版本。然而,其功效认知往往被高估,部分 due to 营销夸大。与高端油(如摩洛哥坚果油)相比,其感知价值较低。
7. 总结与展望
玉米油是一种有效的润肤剂和轻度抗氧化剂,在化妆品中主要提供保湿和肤感改善功能。其高亚油酸含量具有理论上的屏障支持潜力,但需更多人体临床研究来证实具体功效。安全性高,但氧化稳定性和致痘性需在配方中妥善管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探索其与其他屏障修复成分的协同效应、开发稳定化技术(如微胶囊化)、以及进行严格的人体试验以验证抗炎或抗衰老宣称。作为可持续资源,玉米油在绿色配方中仍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