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柏叶提取物
金钟柏(THUJA OCCIDENTALIS)叶提取物
中文名:金钟柏叶提取物
英文名:THUJA OCCIDENTALIS LEAF EXTRACT
别名:西方侧柏叶提取物、北美香柏叶提取物
安全性:
12
功效:香料, 肌肤调理, 抗氧化
成分简介
金钟柏(THUJA OCCIDENTALIS)叶提取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天然功能性成分。它具有抗菌和抗炎特性,有助于抑制痤疮细菌、减少皮肤红肿和刺激,适用于油性或易长痘肌肤。此外,该提取物富含抗氧化物质,能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迹象如皱纹和色斑。它还能提供收敛效果,帮助紧致毛孔、调节皮脂分泌...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金钟柏(THUJA OCCIDENTALIS)叶提取物:全面成分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植物学背景
金钟柏(Thuja occidentalis),亦称北美香柏或白柏,是柏科(Cupressaceae)常绿乔木,原生于北美东北部。其鳞状叶和嫩枝含有高浓度挥发性物质,在传统医学中用于皮肤消毒和伤口愈合。
提取工艺
- 主要方法: 常采用溶剂萃取(乙醇、丙二醇或水-乙醇混合溶液)或超临界CO₂萃取
- 关键参数: 叶龄(嫩叶活性成分更高)、干燥温度(≤40℃保留热敏成分)、溶剂比例(影响多酚与萜类得率)
- 标准化: 通常以总多酚或特定萜类(如α-/β-thujone)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参考:Phytochemical Analysis, 201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氧化 |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SOD, CAT) | ★★★☆ (体外/离体强证据) | 0.1%浓度下DPPH清除率>80%;抑制脂质过氧化效果优于VC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7) | 0.05-0.5% |
| 抗微生物 |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萜类作用),抑制生物膜形成 | ★★★☆ (体外强证据) | 对痤疮丙酸杆菌MIC=0.03%;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EC50=0.12% (Phytotherapy Research, 2020) | 0.01-0.2% |
| 抗炎 | 抑制COX-2/PGE2通路,降低TNF-α、IL-6表达 | ★★☆☆ (体外/动物证据) | 在LPS诱导巨噬细胞模型中,1μg/mL降低NO产生>70%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2019) | 0.05-0.3% |
| 收敛控油 | 鞣质与皮脂腺细胞TRPV1受体作用,调节脂质分泌 | ★★☆☆ (离体/理论推测) | 离体皮脂腺模型显示0.1%减少脂质合成15-20% (注:人体试验证据有限) | 0.1-1% |
| 抗衰老 | 潜在抑制MMP-1(胶原酶),理论增强胶原合成 | ★☆☆☆ (初步研究) | 体外成纤维细胞研究显示促进I型胶原mRNA表达,但缺乏临床验证 (厂商提供数据)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含量范围 | 皮肤作用 | 稳定性/配伍注意 |
|---|---|---|---|---|
| 单萜类 | α-thujone, β-thujone, fenchone | 15-40% (挥发油) | 抗菌、抗炎、神经活性 | 光/氧敏感,避免与强氧化剂配伍 |
| 二萜类 | Isothujic acid, occidol | 3-10% | 抗炎、抗肿瘤活性 | pH>7时可能降解 |
| 黄酮类 | Quercetin, myricetin衍生物 | 2-8% | 抗氧化、UV防护 | 耐热,但金属离子催化氧化 |
| 缩合鞣质 | Procyanidin B型二聚体 | 5-15% | 蛋白质交联(收敛)、抗氧化 | 易与阳离子表活沉淀 |
| 多糖 | Arabinogalactan | 10-25% (水提物) | 成膜保湿、免疫调节 | 耐pH变化,高粘度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最佳载体: 水性精华(0.1-0.5%)、控油乳液(0.2-1%)、局部祛痘凝胶(0.05-0.3%)
- 慎用体系: 无水油剂(溶解度低)、高碱性产品(pH>8导致萜类异构化)
增效组合
- 抗痤疮: + 锌盐(抑制5α-还原酶)及水杨酸(角质溶解)(临床增效37%)
- 抗氧化: + 维生素E(再生氧化多酚)及阿魏酸(稳定萜类)
- 舒缓: + 红没药醇(抑制NF-κB通路协同)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浓度≤0.1%(含thujone提取物)(CIR Expert Panel, 2018)
- 主要风险: α-thujone的神经毒性(阈值0.11mg/kg/天),孕期禁用
- 致敏率: <0.3%(欧盟过敏原数据库),但仍属潜在致敏原
适用人群警示
- 适用: 油性/痤疮肌(低浓度)、抗氧化需求皮肤
- 禁忌: 孕妇、哺乳期、癫痫患者、严重敏感肌
- 测试建议: 使用前需48小时斑贴试验(尤其含thujone>0.02%产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要应用: 天然祛痘产品(37%)、"排毒"面膜(28%)、男性控油护理(18%)
- 价格区间: 中高端($30-$80/30mL),常见于clean beauty品牌
- 宣称热点: "森林疗法"、"天然抗生素"、"毛孔净化"
认知误区
- 误区1: "100%天然提取物绝对安全" (忽视thujone毒性及致敏性)
- 误区2: "替代药物治痤疮" (仅作为辅助成分,中重度痤疮需医学治疗)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 核心优势: 广谱抗微生物活性与多酚抗氧化能力的独特组合
- 配方挑战: thujone安全窗窄(0.01-0.1%),热/光稳定性差
- 证据缺口: 缺乏高质量人体试验,尤其抗衰/控油功效
未来方向
- 技术突破: 纳米包裹thujone降低刺激性,同时增强皮肤渗透
- 成分创新: 培育低thujone高多酚品种(如'Wintergreen'栽培变种)
- 临床验证: 需随机对照试验验证痤疮治疗辅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