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脲

过氧化脲

过氧化脲
中文名:过氧化脲
英文名:UREA PEROXID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过氧化脲 (Urea Peroxid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Urea Peroxide (过氧化脲)

CAS号: 124-43-6

化学式: CH4N2O2

来源与制备

过氧化脲是尿素与过氧化氢的复合物,通过结晶法制备:

  • 工业制备: 尿素与过氧化氢溶液在低温下反应结晶 (依据: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2)
  • 纯度标准: 化妆品级通常要求纯度≥97%,重金属含量符合ISO 24444限制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理

过氧化脲在皮肤上的作用基于其双重释放特性

  • 尿素组分: 角质层水合作用与蛋白溶解
  • 过氧化氢组分: 氧化杀菌与漂白作用

功效科学证据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 起效浓度
牙齿美白 过氧化氢释放氧化色素分子 强(多项临床研究) 3-10%浓度可显著改善牙面色阶 (Journal of Dentistry, 2015) 3-15%
口腔杀菌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与DNA 中等(体外研究为主) 对变形链球菌抑制率>90% (Oral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2003) 1-5%
皮肤角质软化 尿素组分促进角质层水合 理论推测 需更多皮肤渗透性研究证实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稳定性特点
主活性成分 过氧化脲晶体 白色结晶,水溶性6.8g/100mL(20℃) 干燥条件下稳定,潮湿环境分解
分解产物 尿素+过氧化氢 逐步释放机制 pH依赖(最佳pH6-8)
常见杂质 双缩脲、三聚氰酸 制备副产物 需控制在<0.3%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口腔护理: 牙齿美白产品(凝胶、贴片)
  • 皮肤护理: 有限应用于足部角质软化产品

增效配伍成分

  • pH调节剂: 磷酸盐缓冲体系维持稳定
  • 催化延缓剂: EDTA二钠螯合金属离子
  • 宣称增效: 薄荷精油(缺乏协同作用证据)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 口腔使用≤10%为安全 (CIR Final Report, 2013)
  • 潜在风险:
    • 牙龈刺激(使用频率相关)
    • 牙本质敏感(高浓度长期使用)

禁忌与注意事项

  • 绝对禁忌: 口腔黏膜破损患者
  • 相对禁忌: 牙釉质发育不全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类型分布

  • 主流产品: 家用美白牙贴(3-7%浓度)
  • 专业产品: 诊所用美白凝胶(10-15%浓度)

认知误区

  • 过度宣称: "7天显著美白"(实际需2-4周)
  • 误解: 与过氧化氢等效(实际释放更温和)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共识: 过氧化脲作为可控释放的过氧化物来源,在口腔护理领域有明确功效和安全性数据。

研究缺口: 皮肤渗透性与角质调节作用需更多临床验证

发展趋势: 微胶囊化技术可能改善其稳定性与控释特性 (Drug Delivery Technology, 2021)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