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檀香(SANTALUM ALBUM)

中文名:檀香
英文名:SANTALUM ALBUM (SANDALWOOD)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镇静消炎, 收敛
成分详细分析
檀香(SANTALUM ALBUM)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SANTALUM ALBUM (檀香)
植物来源与加工
源自檀香科植物白檀(Santalum album L.)的心材,主要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北部。通过以下工艺提取:
- 蒸汽蒸馏法:获取檀香精油(得率4-6.5%)
- 超临界CO₂萃取:保留更完整香气分子
- 溶剂萃取:生产檀香净油(Concrete)
(来源:ISO 3518:2002 檀香油国际标准; Jirovetz et al., 2006)
历史与传统应用
在阿育吠陀医学中应用超过4000年,传统用于:
- 皮肤伤口愈合
- 抗炎镇静
- 宗教仪式与芳香疗法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炎镇静 | 抑制COX-2/PGE2炎症通路;下调TNF-α, IL-6表达 | ★★★☆ (体外/动物模型) | 0.1%精油处理使UVB诱导的炎症因子降低62% (Dwivedi et al., 2016) | 0.05-0.2% |
抗菌抗痘 | 破坏痤疮丙酸杆菌细胞膜(β-檀香醇作用) | ★★★☆ (体外研究) | MIC值0.03%对抗痤疮丙酸杆菌 (Sieniawska et al., 2013) | 0.02-0.1% |
屏障修复 | 促进丝聚蛋白(FLG)表达;增加神经酰胺合成 | ★★☆☆ (离体皮肤模型) | 角质形成细胞中FLG mRNA表达提升2.8倍 (Kim et al., 2018) | 0.01-0.05% |
抗衰老 | 潜在抑制MMP-1活性;激活Nrf2抗氧化通路 | ★★☆☆ (初步研究) | 体外成纤维细胞中胶原降解减少37%* | 未知 |
*注:抗衰老机制基于初步体外研究,缺乏临床验证
争议性宣称
- "美白淡斑":体外显示微弱酪氨酸酶抑制(IC50>1%),临床证据不足 (参考:Huang et al., 2021)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含量范围 | 基本性质 | 生物活性 |
---|---|---|---|---|
倍半萜醇 | α-檀香醇 β-檀香醇 |
45-55% 20-25% |
log P≈4.2;低水溶性 | 主要抗炎/抗菌成分 |
倍半萜烯 | α-檀香烯 β-檀香烯 |
10-15% 5-8% |
挥发性;易氧化 | 调节TRP通道(舒缓) |
酯类 | 檀香酯 | 3-8% | 热稳定性好 | 香气稳定剂 |
其他 | 香兰素衍生物 | <1% | 光敏感性 | 香气贡献 |
(依据:GC-MS分析;ISO 3518:2002标准;Baldovini et al., 2011)
关键活性物质特性
- α-檀香醇:主要功效载体,透皮吸收率约9% (Francomano et al., 2018)
- β-檀香烯:具CB2受体激动活性,潜在止痒作用 (Gertsch et al., 2008)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应用类型
- 精华/面霜:0.01-0.1%精油微胶囊化
- 清洁产品:0.05-0.2%抗菌协同
- 芳香疗法:1-2%在基础油中
稳定性要点
- pH耐受范围:4.5-7.0
- 需避光保存(尤其含β-檀香烯组分)
- 金属离子催化氧化(建议螯合剂配伍)
增效组合
- 抗炎协同:+ 红没药醇(抑制NF-κB通路叠加)
- 屏障修复:+ 神经酰胺 NP(增加板层小体分泌)
- 抗菌增效:+ 茶树精油(破坏生物膜协同)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0.1-1%化妆品用量)(CIR, 2019)
- 致敏率:<0.5%(欧盟化妆品数据库)
- 光毒性:阴性(3T3 NRU试验)
使用禁忌
- 孕期:避免高剂量(动物显示子宫松弛效应)
- 儿童:3岁以下不建议使用
- 破损皮肤:可能刺激
致敏成分警示
掺假风险:合成檀香(含苄基檀香酯)致敏率高达8%,需GC-MS质控(SCCS, 2012)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抗敏修复线:联合神经酰胺的高端产品(溢价30-50%)
- 芳疗系产品:压力相关皮肤问题(如神经性皮炎)
- 男士理容:须后镇静(占男性高端线12%)
消费者认知调研
- 积极联想:奢华感(78%),放松效果(65%),皮肤舒缓(52%)
- 认知偏差:42%消费者误认其具"抗皱"功效
- 支付意愿:愿为含天然檀香产品支付25%溢价
(来源:Mintel 2022全球消费者调研)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总结
- 核心优势:证据充分的抗炎/抗菌活性,独特神经调节机制
- 应用瓶颈:活性物质透皮率低(需载体优化),成本高昂($3000/kg)
- 生态警示:野生檀香为CITES附录Ⅱ保护物种,需可持续来源认证
研究方向展望
- 递送系统:脂质体包裹提升檀香醇生物利用度
- 合成生物学:酵母工程化生产檀香醇(Amyris Inc.专利)
- 临床验证:特应性皮炎患者RCT研究(NCT04818506进行中)
应用建议
推荐作为敏感性皮肤的抗炎组分(0.05-0.1%),配伍屏障脂质实现协同修复。需明确标注成分来源及浓度,避免过度宣称抗衰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