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油
玫瑰(ROSA RUGOSA)花油

中文名:玫瑰花油
英文名:ROSA RUGOSA FLOWER OIL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收敛
成分详细分析
玫瑰(ROSA RUGOSA)花油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植物学背景
玫瑰(Rosa rugosa)属蔷薇科蔷薇属,原生于东亚(中国/日本/韩国)。与广泛用于香精的千叶玫瑰(Rosa centifolia)和大马士革玫瑰(Rosa damascena)不同,其花瓣较厚,精油得率约0.03-0.05%。(来源:植物化学数据库Phytochemical & Ethnobotanical Databases)
提取工艺
- 主要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温度60-100℃,时长2-4小时)
- 关键产出:淡黄色透明挥发性油状液体
- 次级产物:蒸馏残余液为玫瑰纯露(含水溶性酚类)
- 产量制约:3000-5000公斤鲜花 ≈ 1公斤精油 (依据:ISO 9842:2003标准)
INCI名称与质量标准
INCI: ROSA RUGOSA FLOWER OIL
关键认证: ISO 9842(理化指标)、IFRA(致敏原限量)、CIR安全评估认证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科学依据为重点)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氧化防御 | 清除ROS · 激活Nrf2/ARE通路 · 抑制脂质过氧化 |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 ORAC值达1.2×10⁵ μTE/g (高于维生素E) (依据:J. Agric. Food Chem. 2015) | 0.1-0.5% |
抗炎舒缓 | 抑制COX-2/PGE2 · 下调TNF-α/IL-6 · 阻断NF-κB通路 | ★★★ (体外/人体斑贴试验) | UVB诱导红斑减少47% (0.2%浓度) (依据:Int Immunopharmacol. 2018) | 0.05-0.3% |
屏障修复 | ↑丝聚蛋白合成 · ↑神经酰胺合成酶表达 · ↓TEWL | ★★☆ (离体皮肤/动物模型) | 角质层完整性提升29% (0.3%处理14天) (依据: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20) | 0.2-1.0% |
抗衰老 | 理论抑制MMP-1 · 促进I型胶原合成 | ★☆ (初步体外研究) | 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18% (需人体验证) (来源:厂商资料) | 未确定 |
抗菌控痘 | 抑制C. acnes生长 · 调节皮脂氧化 | ★ (有限体外数据) | MIC=0.625% vs C. acnes (临床相关性存疑) | 未确定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典型含量 | 皮肤作用 | 挥发性 |
---|---|---|---|---|
单萜醇类 | 香茅醇 · 橙花醇 · 牻牛儿醇 | 55-75% | 抗菌 · 促渗透 · 舒缓 | 高 |
苯乙醇类 | 苯乙醇 | 1.5-3% | 抗炎 · 抗氧化 (特征香气来源) | 中 |
倍半萜烯类 | β-香茅烯 · δ-杜松烯 | 8-15% | 抗敏 · 屏障支持 | 低 |
酯类 | 乙酸香茅酯 · 乙酸牻牛儿酯 | 5-12% | 解痉 · 平衡皮脂 | 中高 |
醛类/酮类 | β-大马酮 · 玫瑰醚 | <1% | 香气定香剂 (皮肤活性弱) | 低 |
成分变异性因素
- 地理来源: 中国产含更高香茅醇(>60%),北欧产含更多苯乙醇
- 采收时间: 清晨采收时单萜醇含量达峰值
- 掺杂风险: 常见掺入合成香茅醇/玫瑰草油(需GC-MS验证)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适配性
- 最佳体系: 油基精华(5-10%稀释)· 水油乳化体(0.1-0.5%)· 无水膏霜
- 稳定性风险: pH>6时酯类水解 · 光照致氧化变色(需避光包材)
- 温度敏感性: 储存温度>30℃加速萜烯聚合
增效组合方案
- 抗氧化协同: + 维生素E(防止氧化) / + 阿魏酸(自由基清除增效3倍)
- 舒缓协同: + 红没药醇(抑制TRPV1受体) / + 积雪草苷(下调IL-1β)
- 促渗协同: + 角鲨烷(增强单萜醇透皮率) / + 磷脂微囊(包封率>85%)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级: 安全(1%以下)· 限用致敏原(香茅醇/牻牛儿醇)(依据:CIR 2016 Final Report)
- 致敏率: 0.8-1.2%(欧盟化妆品致敏监测数据)
- 光毒性: 无(符合OECD 432测试)
使用警示
- ❌ 禁忌: 玫瑰花粉过敏者 · 急性湿疹期 · 芳香疗法中妊娠早期禁用
- ⚠️ 注意事项:
- 面部产品建议浓度 ≤0.5%(IFRA 49指南)
- 需标注香精致敏原(EU 1223/2009)
- 避免与高浓度维A醇/果酸配伍(可能加剧刺激)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 $15-30/克(高端线可达$50/克)
- 宣称热点: "天然芳香疗法" · "情绪护肤" · "东方植萃"
- 品类分布: 精华油(42%)· 面霜(28%)· 香水(18%)· 其他(12%)
认知偏差
- 误区1: "玫瑰精油=100%花瓣提取" → 实际含蒸馏冷凝水副产物
- 误区2: "所有玫瑰精油功效相同" → 突厥蔷薇油苯乙醇含量是皱褶玫瑰的5倍
- 过度宣称: "逆转光老化" · "替代医美疗程" → 缺乏大规模临床支持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总结
- ✅ 实证功效: 中高强度抗氧化/抗炎活性 · 屏障修复潜力
- ⚠️ 局限: 抗衰/抗菌证据薄弱 · 成分波动性大
- ⭐ 配方价值: 感官体验提升 · 情绪附加值 · 天然标签优势
未来研究方向
- 精准标准化: 建立化学型-功效关联图谱(HPLC-GC/MS联用)
- 递送优化: 开发脂质体/Pickering乳液提升稳定性
- 临床验证: 开展玫瑰油特异性抗光老化RCT试验
- 绿色萃取: 超临界CO₂萃取替代传统蒸馏(减少热敏成分损失)
应用建议
作为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香原料,建议:
• 敏感肌产品中 ≤0.3% · 需配伍舒缓剂
• 抗氧精华中 0.1-0.5% + VE/阿魏酸
•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成分 · 需结合配方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