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水

玫瑰(ROSA RUGOSA)花水

玫瑰花水
中文名:玫瑰花水
英文名:ROSA RUGOSA FLOWER WATER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玫瑰(ROSA RUGOSA)花水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定义

Rosa Rugosa Flower Water,定义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鲜花经水蒸气蒸馏获得的冷凝水相副产物。

植物来源与制备

  • 植物学特征:原产于东亚的落叶灌木,花瓣厚实,含油量高,与Rosa damascena(大马士革玫瑰)为不同物种
  • 提取工艺:鲜花+水蒸气蒸馏→精油分离后剩余水相→灭菌过滤→成品 (注:非简单浸泡液或煮制花水)
  • 产地差异:中国(山东/甘肃)、保加利亚为主要产区,土壤成分影响微量元素含量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参考
舒缓抗炎 抑制TNF-α/IL-6炎症因子释放;降低COX-2酶活性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证实) 10%浓度使UVB诱导的炎症介质减少42% (J Ethnopharmacol 2011) ≥5%
抗氧化 清除ROS自由基;增强SOD/GPx抗氧化酶活性 ★★★☆ (体外化学/细胞实验) ORAC值≈350 μmol TE/g (Food Chem 2013) ≥3%
保湿屏障支持 促进丝聚蛋白合成;调节AQP3水通道蛋白表达 ★★☆☆ (初步离体皮肤研究) 48小时角质层含水量提升18% (厂商体外测试) 未知
"美白淡斑" 潜在酪氨酸酶抑制作用 ★☆☆☆ (仅计算机模拟预测) 注:缺乏人体临床及黑色素细胞实验证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浓度范围 皮肤作用
挥发性芳香物 苯乙醇(>60%)、香茅醇、橙花醇 0.1-0.5% 抗菌/促渗透/芳疗效应
水溶性多酚 没食子酸、鞣花酸、儿茶素 50-200ppm 自由基清除/抗糖化
微量萜类 β-突厥酮、玫瑰醚 <1ppm 香气贡献/潜在受体调节
矿物元素 K+/Ca2+/Mg2+ 0.01-0.1% 维持渗透压/酶辅助因子

注:成分浓度受蒸馏工艺(时间/压力)显著影响,苯乙醇具热敏性,高温蒸馏易损失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

  • 主要载体:喷雾剂/化妆水(占比70-95%)、面膜液、水凝胶基质
  • 增效组合
    • + 透明质酸:增强瞬时保湿效果
    • + 积雪草苷:协同抗炎修复 (J Cosmet Dermatol 2020)
    • + 益生菌发酵物:微生态平衡增效

技术要点

  • pH稳定性:天然pH 4.5-6.0,需避免与高碱性成分(如皂基)配伍
  • 防腐挑战:含微量糖类/氨基酸,需复配防腐体系(如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 致敏风险:香茅醇/香叶醇为潜在致敏原 (CIR报告:0.1%以下安全)
  • 适用肤质
    • ✅ 干性/敏感性肌肤(优选苯乙醇含量>70%的品种)
    • ⚠️ 玫瑰痤疮患者需谨慎(苯乙醇可能激活TRPV1受体)
  • 稳定性:避光保存下有效期12-18个月,褐变指示多酚氧化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 宣称焦点:"天然来源"(98%)、"芳疗级"(85%)、"敏感肌适用"(76%)(2023市场调研)
  • 认知偏差
    • 误区1:"花水=精油稀释液" (实际为蒸馏副产物)
    • 误区2:"所有玫瑰品种功效相同" (R.rugosa多酚含量>R.damascena)
  • 溢价因素:有机认证(成本+200%)、产地营销("中国平阴" vs "保加利亚")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 已验证优势:舒缓/抗氧化有可靠体外证据,安全性记录良好
  • 研究缺口:保湿/抗菌机制需更多人体试验,起效浓度缺乏标准化

技术趋势

  • 微囊化花水精华(解决活性物稳定性问题)
  • 与合成活性物(如依克多因)复配提升功效

使用建议

作为配方辅助成分时,建议添加量5-10%以实现基础抗氧化/舒缓功能;单独使用时主要提供即时补水与感官体验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