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根提取物

葡萄(VITIS VINIFERA)根提取物

葡萄根提取物
中文名:葡萄根提取物
英文名:VITIS VINIFERA (GRAPE) ROOT EXTRACT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葡萄(VITIS VINIFERA)根提取物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Vitis Vinifera (Grape) Root Extract

植物来源

提取自葡萄科(Vitaceae)植物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 L.)的根部。主要栽培于地中海地区、欧洲及美洲温带产区 (来源:植物分类学数据库)

提取工艺

  • 常用水或乙醇-水混合溶剂提取
  • 可能采用超临界CO₂萃取保留热敏性成分
  • 标准化工艺控制多酚含量(通常≥5%) (依据:ISO 16128天然成分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防御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SOD/GPx酶活性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强证据) 0.1%提取物减少UV诱导脂质过氧化达68% (J Agric Food Chem 2015) 0.05-0.5%
抗糖化作用 抑制AGEs形成,阻断蛋白质交联 ★★☆ (体外证据充分) 显著降低胶原糖化终产物荧光强度(IC50=42μg/mL) (Fitoterapia 2017) 0.1-1%
抗炎舒缓 抑制COX-2/PGE2通路,下调TNF-α/IL-6表达 ★★☆ (体外/动物模型证据) 在LPS刺激巨噬细胞中降低NO产生达80% (Int Immunopharmacol 2019) 0.2-0.8%
美白亮肤 潜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理论推测) ★☆ (初步研究) 体外显示中等酪氨酸酶抑制率(~40%,1mg/mL) (未发表实验室数据) 未知
胶原再生 厂商宣称刺激胶原合成 ☆ (证据不足) 注:缺乏直接成纤维细胞激活研究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生物活性关联
芪类化合物 ε-Viniferin, Resveratrol dimers 分子量454-906 g/mol,脂溶性 主要抗氧化/抗炎载体(贡献>60%活性)
黄酮类 Catechin, Epicatechin 分子量290-594 g/mol,水溶性 自由基清除,金属离子螯合
酚酸类 Gallic acid, Ellagic acid 分子量170-302 g/mol,亲水性 辅助抗氧化,影响提取物pH稳定性
微量元素 Zn, Cu, Mn 痕量存在(ppm级) 可能参与酶辅助因子作用(需验证)

成分特征对比

  • 葡萄籽提取物相比:芪类含量高3-5倍,原花青素含量低90%
  • 葡萄皮提取物相比:白藜芦醇单体少,但含独特二聚体(ε-Viniferin)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应用类型

  • 精华/乳液:最佳浓度0.2-1% (pH 5.0-6.5)
  • 防晒产品:与无机防晒剂协同增强光保护
  • 抗衰面霜:需复配渗透增强剂(如卵磷脂)

增效协同组合

  • 抗氧化网络:维生素E(再生氧化形式)+ 阿魏酸(稳定性提升)
  • 抗糖化协同:氨基胍 + 迷迭香酸(三重作用通路)
  • 舒缓组合:红没药醇 + 积雪草苷(抑制不同炎症因子)

配伍禁忌

  • 高浓度金属离子(Fe³⁺/Cu²⁺)催化多酚氧化
  • 强碱性环境(pH>8)导致成分降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使用浓度≤1%) (CIR 2016 Final Report)
  • 致敏率:<0.3%(2000例斑贴测试)
  • 光毒性:无(3T3 NRU试验阴性)

使用限制

  • 孕妇慎用:缺乏妊娠期安全性数据
  • 重度玫瑰痤疮:高浓度可能引发血管反应(理论推测)

稳定性要求

  • pH范围:4.0-6.5(超出加速降解)
  • 防腐体系:需防微生物污染(多酚类营养基)
  • 包装:避光密闭容器(防光氧化)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抗衰线(单价>$50/30ml)
  • "Clean Beauty"概念核心成分
  • 葡萄酒副产品可持续营销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确定知:抗氧化(68%消费者)、天然来源(72%)
  • 过度期待即时紧致效果(32%)、替代医美(19%)
  • 信息盲区:与葡萄籽提取物的区别(仅12%了解)

市场数据

  • 全球应用年增长率:+7.2%(2020-2025)
  • 亚洲市场渗透率:韩国(62%)> 日本(45%)> 中国(28%)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 已验证优势:高效抗氧化/抗糖化活性,独特芪类成分谱
  • 配方友好性:良好水溶性,配伍性较广
  • 安全基础:完善毒理学数据支持

技术局限

  • 透皮吸收数据缺乏(体外渗透率仅3-5%)
  • 临床人体试验不足(现有研究80%为体外)
  • 标准化困难(植物部位/季节差异显著)

研发方向

  • 纳米载体技术提升生物利用度(如脂质体包裹)
  • 生物转化提高活性成分含量(酶处理技术)
  • 开展针对黄褐斑、糖尿病皮肤病变的临床研究

结论

葡萄根提取物是具开发潜力的多效天然活性成分,其抗氧化/抗糖化作用具备可靠科学依据,但在透皮输送和临床验证方面仍需突破。建议在抗衰及防护类产品中以0.2-0.8%浓度应用,并需通过复配技术克服吸收壁垒。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