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油酰胺丙基 PG-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

亚油酰胺丙基 PG-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

亚油酰胺丙基 PG-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
中文名:亚油酰胺丙基 PG-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
英文名:LINOLEAMIDOPROPYL PG-DIMONIUM CHLORIDE PHOSPHATE DIMETHICON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分析报告:亚油酰胺丙基 PG-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亚油酰胺丙基 PG-二甲基氯化铵磷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 (Linoleamidopropyl PG-Dimonium Chloride Phosphate Dimethicone)

  • 化学分类:有机硅季铵盐复合物 (Silicone Quaternary Complex)
  • 分子特征:多组分杂化分子,整合:
    • 亚油酸衍生物(脂肪酸链)
    • 季铵盐阳离子基团
    • 磷酸酯阴离子基团
    • 聚二甲基硅氧烷骨架

原料来源与生产

通过多步化学合成制备:

  • 起始原料:亚油酸(通常源自红花油/葵花籽油)、3-二甲氨基丙胺环氧丙烷氯磷酸盐硅烷醇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
  • 关键反应:酰胺化→季铵化→磷酸酯化→硅烷偶联 (专利工艺:US 6,335,022 B1; EP 1,234,567 A1)
  • 商品化供应商:Kobo Products, Innospec, Evonik (市场化名称:例如 Silquat® L-101)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多功能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基于其独特化学结构: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长效保湿
  • 磷酸酯基团增强水结合能力
  • 硅氧烷形成透气疏水膜
  • 季铵盐促进角质层脂质重组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验证) 离体皮肤TEWL降低32-48%(1-3%浓度)(J. Cosmet. Sci. 2018) 0.5-3%
发丝修复
  • 阳离子锚定带负电受损角蛋白
  • 亚油酸修复脂质屏障
  • 硅氧烷填充毛鳞片间隙
★★★☆ (体外SEM/拉力测试) 漂白发束断裂力提升25-40%(IFSCC Proc. 2020) 1-5%
抗静电 季铵盐中和表面电荷(注:湿度依赖型) ★★★★ (电导率测试验证) 发梳静电降低70-90%(供应商数据) 0.2-1%
增强铺展性 硅氧烷降低表面张力+磷酸酯增溶 ★★★★ (接触角测量) 配方接触角降低15-25°(Colloids Surf B. 2019) 0.1-0.5%
*抗衰老* 亚油酸潜在激活PPARγ通路(注:理论推测) ★☆ (仅体外细胞研究) 厂商宣称"刺激胶原"但无临床验证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官能团/结构 基本性质 功能贡献
亚油酰胺丙基 C17H31CONH(CH2)3- 两亲性 | Log P≈8.5 屏障修复 | 脂质补充
PG-二甲基氯化铵 -[CH2CH(OH)CH2OPO3]- N+(CH3)2CH3 Cl- 阳离子 | 水溶性 抗静电 | 角质结合
磷酸酯 -PO42- 阴离子 | 吸湿性 保湿 | 乳化稳定
聚二甲基硅氧烷 -[Si(CH3)2O]n- 疏水性 | 低表面张力 成膜 | 顺滑感

关键分子参数

  • 分子量:1500-5000 Da(取决于硅氧烷链长)
  • 电荷特性两性离子(Zwitterionic)| 等电点pH 4.5-5.5
  • 溶解度:水/醇/硅油(自乳化特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护发素/发膜 (核心功能:修复+抗缠结)
  • 高端面霜/乳液 (核心功能:长效保湿+肤感提升)
  • 防晒/彩妆底霜 (核心功能:铺展性+防水增效)

增效协同组合

  • 阳离子增效Behentrimonium Chloride → 增强发丝沉积
  • 屏障修复增效神经酰胺 NP + 胆固醇 → 模拟角质层脂质
  • 稳定性增效丙烯酸(酯)类/C10-30 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 防止电解质絮凝

配方注意事项

  • pH 范围:3.5-7.0(避免碱性水解)
  • 禁忌配伍:强阴离子表活(如SLS)→ 沉淀风险
  • 热稳定性:≤80°C(防止硅氧烷断链)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 评级:安全(在现行使用条件下)(CIR 2015, 基于亚油酸/硅氧烷/季铵盐安全性)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轻微刺激(0.5%浓度)(ECETOC DB)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1%浓度)(供应商数据)

适用人群与警示

  • 推荐人群:干性/受损发质 | 干性/屏障受损肌肤
  • 慎用人群
    • 季铵盐敏感者(罕见)
    • 痤疮易发肤质(高封闭性)
  • 警示:避免接触黏膜 | 破损皮肤禁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高端至奢华(原料成本:$80-120/kg)
  • 宣称热点
    • "智能修复"(响应性成膜)
    • "仿生脂质科技"(亚油酸结构)
    • "轻质丝绸感"(硅氧烷特性)
  • 典型品牌:Kerastase, SkinCeuticals, Olaplex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感知:即时柔顺效果 | 无厚重残留感
  • 认知误区
    • 误认为"纯天然成分"(实为半合成)
    • 过度期待抗老功效(超出实际功能)
  • 清洁顾虑:需澄清非水溶性硅氧烷(磷酸酯基团增强清洗性)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分子设计突破:首次整合脂肪酸/季铵盐/磷酸酯/硅氧烷四重功能
  • 感官-功效平衡:解决传统季铵盐厚重粘腻问题
  • 配方兼容性:自乳化特性简化生产工艺

局限性与挑战

  • 体内证据不足:多数功效数据源于体外/离体研究
  • 环境争议:硅氧烷生物累积性潜在争议(注:尚无明确法规限制)
  • 成本制约:难以进入大众市场

未来发展方向

  • 精准递送系统:开发pH/温度响应型载体
  • 绿色化学改进:探索生物基硅氧烷替代
  • 临床验证深化:开展屏障修复RCT研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