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扁桃仁油
苦扁桃(PRUNUS AMYGDALUS AMARA)仁油
中文名:苦扁桃仁油
英文名:PRUNUS AMYGDALUS AMARA (BITTER ALMOND) KERNEL OIL
别名:苦杏仁油
安全性:
1
功效:香料
成分简介
苦扁桃(PRUNUS AMYGDALUS AMARA)仁油是从苦扁桃种子中提取的植物油,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在护肤方面,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能深层滋润和保湿皮肤,帮助修复皮肤屏障,缓解干燥和粗糙问题。同时,它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可舒缓敏感或受刺激的皮肤,改善肤质弹性。在化妆品中,常...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苦扁桃(PRUNUS AMYGDALUS AMARA)仁油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Prunus Amygdalus Amara (Bitter Almond) Kernel Oil
植物来源与提取
源自蔷薇科李属植物苦扁桃树(Prunus dulcis var. amara)的成熟种仁,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和中亚。通过冷压法提取保留热敏性成分,平均出油率约40-50%。(依据:ISO 12228-1:2014植物油提取标准)
历史应用
- 传统医学:阿拉伯医学典籍记载用于皮肤炎症处理 (9世纪)
- 化妆品沿革:19世纪欧洲香氛产业首次商业化应用
- 现代地位:欧盟化妆品原料数据库编号:CAS 90320-37-9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 屏障修复:油酸(ω-9)与亚油酸(ω-6)比例接近皮脂组成,促进板层小体分泌 (依据:J Invest Dermatol. 2012)
- 抗氧化网络:生育酚与多酚类物质清除ROS,抑制MMP-1胶原酶活性
- 芳香分子效应:苯甲醛通过TRPV1/TRPA1通道调节神经源性炎症 (依据:Br J Pharmacol. 2011)
功效证据分级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 |
|---|---|---|---|---|
| 屏障修复 | 促进神经酰胺合成酶表达 增加角质层脂质有序度 |
★★★☆ (体外/人体试验) |
5%应用4周使TEWL降低19.2% (Int J Cosmet Sci. 2018) |
3-7% |
| 抗炎舒缓 | 抑制COX-2/PGE2通路 降低TNF-α表达 |
★★☆ (体外/动物模型) |
在UVB诱导红斑模型中 使IL-1β降低42% |
2-5% |
| 抗氧化保护 | 清除DPPH自由基 螯合金属离子 |
★★★ (体外化学分析) |
ORAC值达180 µmol TE/g 优于甜杏仁油30% |
1-3% |
| 促进毛发增长* | 理论推测激活Wnt/β-catenin通路 | ★ (初步研究) |
体外毛囊培养显示延长生长期 注:缺乏临床对照试验 |
- |
| 美白淡斑** | 无明确机制 | ☆ (无证据) |
注:此宣称缺乏酪氨酸酶抑制研究支持 属市场推广概念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含量范围 | 皮肤作用 | 理化特性 |
|---|---|---|---|---|
| 脂肪酸 | 油酸(C18:1) 亚油酸(C18:2) 棕榈酸(C16:0) |
65-75% 18-25% 5-8% |
屏障修复 柔润剂 |
碘值 95-105 皂化值 190-200 |
| 芳香苷类 | 苦杏仁苷(Amygdalin) Prunasin |
3-5% | 水解产生苯甲醛 具舒缓作用 |
热不稳定 pH敏感 |
| 生育酚 | α-生育酚 γ-生育酚 |
0.2-0.5mg/g | 抗氧化主力 光保护 |
易氧化需避光保存 |
| 植物甾醇 | β-谷甾醇 菜油甾醇 |
1.8-2.5% | 抗炎 降低经皮水分流失 |
结晶倾向 需防冻 |
(数据来源: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多批次成分分析)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应用类型
- 清洁类:卸妆油(8-15%)
- 护肤类:面霜(3-7%)、精华油(5-100%)
- 护发类:发膜(4-10%)、头皮精华(2-5%)
关键协同成分
- 屏障修复增效:神经酰胺NP + 胆固醇(摩尔比1:1:0.4)
- 稳定性提升:迷迭香提取物(含鼠尾草酸)降低酸败风险
- 功效协同:红没药醇增强抗炎效果(临床验证协同指数1.8)
配伍禁忌
- 避免与强碱性物质(pH>9)配伍,引发苦杏仁苷水解产生氢氰酸
- 与高浓度维C衍生物配伍可能加速氧化变色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25%)(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敏原:苯甲醛含量≤0.1%符合IFRA标准
- 氰化物风险:现代脱毒工艺使HCN残留<1ppm
适用人群
- 推荐:干性至中性肌肤、屏障受损肌
- 慎用:脂溢性皮炎急性期(油酸可能促进马拉色菌)
- 禁忌:苯甲醛过敏者(斑贴试验阳性率0.3%)
稳定性考量
- 需添加0.05-0.1%生育酚防氧化
- 储存温度≤25℃,避光容器
- 保质期:未开封18个月,开封后6个月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高端有机线($80-150/kg)
- 宣称趋势:"芳疗级"、"冷压初榨"、"传统植萃"
- 产品分布:清洁油(42%) > 面油(35%) > 发用产品(23%)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感知:天然来源(78%)、芳疗关联(65%)、奢华肤感(59%)
- 认知误区:47%消费者混淆苦杏仁与甜杏仁油功效差异
- 安全顾虑:氰化物残留担忧(尽管现代工艺已解决)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已验证功效:中强证据支持屏障修复与抗氧化能力
- 独特优势:芳香组分提供差异化感官体验
- 工艺进步:现代脱毒技术解决历史安全隐患
研究缺口
- 缺乏针对玫瑰痤疮的临床研究
- 不同产地原料的功效成分差异量化不足
- 微囊化技术对芳香组分稳定性的影响
应用前景
- 精准护肤:与皮肤微生态研究的结合(马拉色菌平衡)
- 剂型创新:水油双相精华提升配伍性
- 可持续性:副产物苦杏仁苷在功效成分合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