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类/PEG-10 聚二甲基硅氧烷

丙烯酸(酯)类/PEG-10 聚二甲基硅氧烷

丙烯酸(酯)类/PEG-10 聚二甲基硅氧烷
中文名:丙烯酸(酯)类/PEG-10 聚二甲基硅氧烷
英文名:ACRYLATES/PEG-10 DIMETHICONE
别名:
安全性: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丙烯酸(酯)类/PEG-10 聚二甲基硅氧烷: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 INCI名称: Acrylates/PEG-10 Dimethicone
  • 化学类别: 丙烯酸酯共聚物与聚乙二醇改性硅氧烷的复合物

来源与历史背景

该成分由丙烯酸酯单体PEG-10 聚二甲基硅氧烷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最早由硅化学领域的专业厂商(如Dow Corning)开发,现广泛用于彩妆防晒产品(参考:International Cosmetic Ingredient Dictionary, 2022)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成膜性与防水效果 丙烯酸酯共聚物形成三维网状膜,PEG-10链增强亲肤性 强(多项体外测试及产品实测) 在防晒产品中可显著降低水洗脱落率(依据:J. Cosmet. Sci., 2018)
肤感调节(丝滑感) 硅氧烷链段降低摩擦系数 中等(仪器测试+消费者评价) 与纯丙烯酸酯相比摩擦阻力降低37%(来源:厂商技术白皮书)
"促进活性物渗透" 理论推测PEG链可能暂时改变角质层排列 弱(仅体外模型) *注:无人体渗透增强数据支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丙烯酸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 玻璃化温度(Tg)约-20℃至+50℃(可调节)
PEG-10 聚二甲基硅氧烷 二甲硅氧烷/EO=10 HLB值≈12(亲水-亲油平衡)

关键结构特征

  • 两亲性架构: 硅氧烷主链(疏水)+ PEG侧链(亲水)
  • 分子量分布: 通常5k-50k Da(凝胶渗透色谱测定)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防水彩妆(睫毛膏/眼线液)
  • 高SPF防晒制剂
  • 长效持妆底妆

典型协同成分

  • 挥发性硅油(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加速成膜
  • 二氧化钛:提升UV散射效率
  • 异十二烷:调节黏度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使用)(依据:CIR 2021年评估)
  • 潜在刺激源: 残留单体(丙烯酸)需控制<5ppm
  • 致痘性: 无(非闭塞性膜)

适用人群警示

  • 慎用: 对丙烯酸酯过敏者(需斑贴测试)
  • 推荐: 油性皮肤(控油效果显著)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宣称趋势

  • 主流定位: "16小时持妆"、"游泳级防水"
  • 过度宣称案例: "修复角质层"(无证据支持)

消费者反馈分析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83%正面评价集中于持妆力,但12%投诉涉及卸妆困难(来源:2023年CosDNA用户数据)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独特的硅-丙烯酸杂化结构平衡了成膜性与舒适度
  • 极端环境稳定性(高温/高湿)方面表现突出

未来研究方向

需进一步研究:① PEG链长对生物降解性的影响 ② 纳米级形态控制技术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