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类/甲氧基 PEG-10 马来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丙烯酸(酯)类/甲氧基 PEG-10 马来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中文名:丙烯酸(酯)类/甲氧基 PEG-10 马来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英文名:ACRYLATES/METHOXY PEG-10 MALEATE/STYRENE COPOLYMER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3
功效:成膜剂
成分简介
丙烯酸(酯)类/甲氧基 PEG-10 马来酸酯/苯乙烯共聚物是一种合成聚合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乳化剂、增稠剂和成膜剂。它能帮助油性和水性成分均匀混合,增强产品稳定性,防止分离;同时增加粘度,改善质地,使产品更易涂抹。作为成膜剂,它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锁住水分,提供保湿效果,并赋予皮肤...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丙烯酸(酯)类/甲氧基 PEG-10 马来酸酯/苯乙烯共聚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INCI名称: Acrylates/Methoxy PEG-10 Maleate/Styrene Copolymer
- 化学类别: 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 CAS号: 未公开单一CAS,为混合聚合物体系 (来源:CosIng数据库)
来源与商业化生产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主要原料包括:
- 丙烯酸酯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
- 甲氧基 PEG-10 马来酸酯(亲水性功能单体)
- 苯乙烯(提供刚性结构)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 成膜与保湿 | 聚合物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氧薄膜,减少TEWL(经皮水分流失) | ★★★☆ (体外及临床实测) | 降低TEWL达40-60%(浓度0.5-2%) |
| 肤感调节 | PEG链提供滑爽感,苯乙烯增强持久性 | ★★★☆ (流变学测试) | 显著改善配方铺展性(动态摩擦系数降低35%) |
| 抗氧化辅助 | 苯环结构可能捕获自由基 | ★☆☆☆ (体外推测) | 需与经典抗氧化剂协同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结构单元 | 功能基团 | 分子量范围 | 溶解性 |
|---|---|---|---|
| 丙烯酸酯链段 | -COOR | 5k-50k Da | 油溶性 |
| PEG-10马来酸酯 | -(OCH2CH2)10 | ~500 Da | 水溶性 |
| 苯乙烯单元 | 苯环 | ~100 Da | 非极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防晒产品: 增强耐水性与成膜性
- 彩妆底霜: 改善持妆时间(与硅油协同)
- 保湿霜: 替代传统矿油封闭剂
增效组合
- 与硅弹性体: 提升柔焦效果 (专利US20180000879A1)
- 与透明质酸: 形成梯度保湿网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 CIR评级: 1(安全)(2019年评估)
- 敏感肌注意: 游离单体残留需<10ppm
- 痤疮风险: 低(非致粉刺性验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轻封闭替代技术"营销,常见于:
- 宣称"无油感保湿"的产品
- 敏感肌适用彩妆线
- 注:部分品牌夸大"智能透气膜"概念缺乏直接证据
7. 总结与展望
该共聚物在肤感改良和配方稳定性方面表现突出,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精确控制聚合度分布
- 生物降解性改良
相关成分
- 丙烯酸(酯)类/C10-30 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钾盐
- 丙烯酸(酯)类/C10-30 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钠
- 丙烯酸(酯)类/C10-30 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 丙烯酸(酯)类/C1-18 烷醇丙烯酸酯/C1-8 烷基丙烯酰胺/羟基乙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AMP 盐
- 丙烯酸(酯)类/C1-18 烷醇丙烯酸酯/C1-8 烷基丙烯酰胺共聚物 AMP 盐
- 丙烯酸(酯)类/C12-22 烷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 丙烯酸(酯)类/PEG-10 聚二甲基硅氧烷
- 丙烯酸(酯)类/VA 共聚物
- 丙烯酸(酯)类/VP 共聚物
- 丙烯酸(酯)类/氨基丙烯酸酯类/C10-30 烷基 PEG-20 衣康酸酯共聚物
- 丙烯酸(酯)类/氨基甲酸酯共聚物
- 丙烯酸(酯)类/丙基聚三甲基硅氧烷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 丙烯酸(酯)类/丙烯酸乙基己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 丙烯酸(酯)类/丙烯酸乙基己酯共聚物
- 丙烯酸(酯)类/丙烯酸乙基己酯共聚物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