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氟丙基二甲基/三甲基硅氧基硅酸酯
三氟丙基二甲基/三甲基硅氧基硅酸酯
中文名:三氟丙基二甲基/三甲基硅氧基硅酸酯
英文名:TRIFLUOROPROPYLDIMETHYL/TRIMETHYLSILOXYSILICAT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成膜剂、肤感调节剂
成分简介
三氟丙基二甲基/三甲基硅氧基硅酸酯是一种氟化硅氧烷聚合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成膜剂和质地改良剂。它能形成一层轻薄、透气的保护膜,提供光滑、丝滑的肤感,减少皮肤摩擦,同时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汗和抗油脂性能,常用于防晒霜、粉底和护肤品中,以增强产品的持久性和舒适度。此外,它还能改善配方的铺展性,使产...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三氟丙基二甲基/三甲基硅氧基硅酸酯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Trifluoropropyl Dimethyl/Trimethyl Siloxysilicate
化学分类
- 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含硅氧骨架与有机氟侧链)
- 改性硅酸酯衍生物
原料来源与生产
通过三氟丙基二甲基硅烷与硅酸酯前体的催化缩聚反应合成,涉及以下步骤:
- 硅氢加成反应引入三氟丙基基团
- 可控水解缩合构建硅氧骨架
- 末端封端(三甲基硅氧基)控制分子量
(来源:聚合物化学合成文献,专利US 2015/0038601 A1)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长效防水/耐迁移 | 氟原子低表面能(~15-20 mN/m)形成疏水膜;硅氧骨架提供分子刚性 | ★★★★☆ (体外实验证实) |
接触角>110°,优于常规硅油 (注:基于接触角测量及人工皮膜实验) |
2-10% |
| 肤感调节剂 | 低粘度(~100-500 cSt)与高铺展性协同 | ★★★★★ (配方实测验证) |
瞬间降低配方粘腻感,提升丝滑度 (注:感官评估小组数据) |
1-8% |
| 颜料分散稳定剂 | 氟烷基与颜料表面亲和,硅氧骨架空间位阻 | ★★★☆☆ (电镜观察支持) |
防止TiO₂/氧化铁团聚,提升彩妆显色度 (注:基于分散稳定性加速测试) |
0.5-3% |
| "抗污染屏障" | 理论:致密膜阻隔PM2.5吸附 | ★☆☆☆☆ (缺乏临床验证) |
注:仅为厂商宣称,无人体暴露研究支持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结构单元 | 基本性质 |
|---|---|---|
| 主链结构 | Si-O-Si 无机骨架 (T3/Q4 结构为主) |
分子量:3,000-20,000 Da 刚性指数:高 |
| 有机侧链 | -CH₂CH₂CF₃ (三氟丙基) -CH₃ (甲基) |
表面能:15-18 mN/m 折射率:~1.39 |
| 封端基团 | (CH₃)₃SiO- (三甲基硅氧基) | 抑制交联,控制流变 |
| 关键杂质 | 残留催化剂(铂)、环硅氧烷(D4-D6) | 需符合ICH Q3D重金属限值 |
(依据:FT-IR/NMR结构表征,GPC分子量分析)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长效彩妆(睫毛膏/眼线/唇釉)
- 高防晒值产品(SPF50+)
- 抗水型护肤品(BB霜/CC霜)
协同增效组合
- + 挥发性硅油(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促进成膜,消除残留粘感 - + 有机防晒剂(奥克立林):
提升光稳定性,减少光降解达40% - + 弹性体(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增强膜柔韧性,抗龟裂
配伍禁忌
- 高极性溶剂(乙醇>30%):导致析出
- 强离子体系(硫酸盐表活):破坏硅膜完整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皮肤刺激性:兔模型试验显示无刺激(0.3%溶液)
(参考:OECD 404标准) - 致敏性:豚鼠最大化试验阴性
(依据:GPMT研究数据) - 眼刺激性:鸡胚绒毛膜试验无血管损伤
使用限制
- 避免用于破损皮肤
- 孕妇适用性:无数据(建议谨慎)
- 环境顾虑:潜在PFA类物质(需生物降解性评估)
稳定性风险
- pH耐受:4-9
- 热稳定性:<80℃
- 光解产物:长期UV暴露可能产生氟代碎片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彩妆($40-$80价格带)
- "超持久"宣称型防晒产品
- 运动型护肤品
消费者宣称关键词
- "24小时持妆"(注:实际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
- "羽毛般零触感"
- "抗蓝光/抗污染"(注:缺乏充分科学验证)
市场挑战
- 成本为常规硅油3-5倍
- "氟化合物"负面联想(需教育)
- 与纯素美容理念冲突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提供顶级防水性能且肤感轻盈
- 解决高含量二氧化钛配方的厚重感问题
- 兼容有机/无机紫外线过滤系统
研究缺口
- 人体经皮吸收数据不足
- 环境累积风险未量化
- 长期使用对皮肤微生态影响未知
未来方向
- 开发生物基氟硅聚合物(降低碳足迹)
- 与天然成膜剂(纤维素衍生物)复配研究
- 透皮给药载体应用探索
综合结论: 作为高性能有机硅衍生物,三氟丙基二甲基/三甲基硅氧基硅酸酯在提供卓越耐水性和肤感优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其环境行为及长期生物效应仍需系统评估。配方师应平衡功效宣称与科学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