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甘醇
三甘醇
中文名:三甘醇
英文名:TRIETHYLENE GLYCOL
别名:三乙二醇
安全性:
14
功效:溶剂
成分简介
三甘醇(Triethylene Glyco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保湿剂和溶剂。作为保湿剂,它能帮助皮肤吸收并锁住水分,改善干燥和粗糙问题,使肌肤更柔软光滑。在化妆品配方中,三甘醇常作为溶剂使用,促进其他成分(如香料或活性物质)的均匀溶解和稳定性,确保产品质地一致。此外,它可能...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三甘醇 (Triethylene Glycol)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Triethylene Glycol (TEG)
化学名: 2,2'-[1,2-Ethanediylbis(oxy)]diethanol
CAS号: 112-27-6
分子式: C6H14O4
天然来源与工业生产
三甘醇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主要通过以下工艺生产:
- 环氧乙烷水解法: 环氧乙烷与乙二醇逐步缩合反应生成 (主要工业路线)
- 石油精炼副产品: 从乙烯氧化产物中分离纯化获得
- 纯度标准: 化妆品级纯度 ≥99.5%,重金属残留 ≤1ppm (依据:FDA 21 CFR 172.820)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溶剂载体 | 降低表面张力,增强活性成分溶解性与透皮输送 | ★★★★☆ (充分证实) | 可使亲脂性活性物表观溶解度提高5-8倍 (J Pharm Sci. 2018) | 1-10% |
| 辅助保湿 | 氢键结合水分子,降低水分蒸发速率 | ★★★☆☆ (中度证实) | 在相对湿度50%时吸湿能力为自身重量40% (J Cosmet Sci. 2015) | 3-8% |
| 防腐增效 |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增强防腐剂渗透 | ★★★☆☆ (体外证实) | 使苯氧乙醇对大肠杆菌MIC值降低40% (Int J Cosmet Sci. 2020) | 0.5-3% |
| 抗衰老活性载体* | 促进维A类/肽类透皮,无直接抗衰作用 | ★★☆☆☆ (间接证据) | 仅作为递送系统增强其他活性物功效 | N/A |
*注:抗衰老为间接宣称,取决于其输送的活性成分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 多元醇醚 | 三甘醇单体 |
|
两亲性结构: 2个亲水羟基 + 醚键 + 疏水乙基链 |
| 杂质控制 | 二甘醇/乙二醇 |
|
严格控制单甘醇/二甘醇残留 (安全关键指标)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精华/安瓶:溶剂载体 (使用率 5-15%)
- 防晒产品:增溶紫外线吸收剂 (奥克立林等)
- 免洗型产品:洗手液、发用定型剂 (3-8%)
- 彩妆:指甲油溶剂、睫毛膏增塑剂
协同增效组合
- 防腐系统:+ 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 → 降低防腐剂用量30-50%
- 活性递送:+ 视黄醇/维生素C → 透皮率提高2.3倍 (Eur J Pharm Biopharm. 2019)
- 粘度调节:+ 卡波姆 → 降低胶体屈服应力,改善铺展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安全 (浓度≤50%) (CIR 2016 Final Report)
- 致敏性:极低 (HRIPT试验阴性)
- 系统毒性:LD50大鼠口服=17g/kg (低急性毒性)
使用注意事项
- 适用浓度:化妆品建议 ≤15%
- 敏感肌:破损皮肤避免高浓度(>10%)接触
- 眼周产品:浓度需<5% (可能引起短暂刺激)
- 孕妇慎用:无致畸证据,但缺乏孕期专项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分析
- 经济型产品:替代丁二醇的成本优化方案
- 功效型精华:作为"活性渗透助推器"营销
- 争议认知:常被误认为"乙二醇类危险物质" (需与单甘醇严格区分)
消费者教育重点
- 澄清与有毒乙二醇的结构差异 (分子量/代谢途径不同)
- 强调其在FDA GRAS物质清单的地位
- 说明在吸入式医疗器械中的安全应用历史 (FDA 21 CFR 172.820)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高效安全的溶剂/递送系统,特别适用于难溶活性物
- 多功能的配方助剂 (保湿/防腐增效/粘度调节)
- 成本效益优势显著,可替代丙二醇/甘油
研究与发展方向
- 透皮增强机制: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渗透路径 (理论推测阶段)
- 绿色合成工艺:生物基环氧乙烷生产路线开发
- 新型衍生物:酯化改性提高皮肤亲和性
- 安全性深化:长期低剂量暴露评估 (尤其吸入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