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聚醚-26 磷酸酯

甘油聚醚-26 磷酸酯

甘油聚醚-26 磷酸酯
中文名:甘油聚醚-26 磷酸酯
英文名:GLYCERETH-26 PHOSPH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甘油聚醚-26 磷酸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归类

INCI名称: Glycereth-26 Phosphate

化学类别: 磷酸酯化聚醚类表面活性剂

来源与制备

  • 合成路径: 以甘油为起始原料,经乙氧基化(26摩尔环氧乙烷)后磷酸酯化反应制得 (参考: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5)
  • 商业来源: 主要供应商包括BASF、Croda等化工企业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保湿增效 通过磷酸基团增强水合能力,聚醚链段形成水分子网络 ★★★☆ (体外及离体皮肤模型验证) 0.5-2%浓度可提升角质层含水量38% (依据: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8)
温和清洁 磷酸酯头部降低表面张力,聚醚链段减少蛋白变性 ★★★ (体外泡沫测试及SLS刺激对比) 较传统SLS减少73%角质层脂质溶解 (参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7)
屏障修复辅助 可能通过调节角质细胞信号通路 ★☆ (初步细胞实验) 注:需更多人体试验验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结构特征 分子量范围 关键性质 检测方法
乙氧基化度(n≈26) 1300-1500 Da HLB值~18(亲水性强) HPLC-MS
单/双磷酸酯比例 - 通常含15-30%双酯化产物 31P-NMR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体系

  • 洁面产品: 与椰油酰基谷氨酸钠复配降低刺激
  • 保湿精华: 与透明质酸钠、泛醇协同提升水合

配伍禁忌

高浓度阳离子表活可能导致沉淀 (来源:BASF技术文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 CIR评级: 安全(2015年评估)
  • 眼刺激: 1%以下浓度无刺激 (依据:OECD 405测试)
  • 敏感肌适用性: 优于传统硫酸盐类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温和洁净"、"科技保湿"概念产品中,但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低于甘油等传统成分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新一代多功能温和表活,其保湿-清洁平衡性值得关注,但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辅助功效。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