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基酚聚醚-50
壬基酚聚醚-50
中文名:壬基酚聚醚-50
英文名:NONOXYNOL-50
别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乙氧基化物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表面剂
成分简介
壬基酚聚醚-50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其主要作用包括作为乳化剂,帮助油性和水性成分混合,形成稳定的乳液或乳霜,防止分层;作为清洁剂,能有效去除皮肤和头发上的油脂、污垢和化妆品残留,常见于洁面产品、洗发水和卸妆品;以及作为增溶剂,促进不溶性成分(如香精或活性物质)在产品中均匀...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壬基酚聚醚-50 (Nonoxynol-50)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壬基酚聚醚-50 (Nonoxynol-50),属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AS号:9016-45-9。
原料来源与生产方式
通过以下化学反应合成:
- 基础反应: 壬基酚 + 50摩尔环氧乙烷 → 乙氧基化产物
- 催化剂: 碱性催化剂(如氢氧化钠)
- 关键控制点: 乙氧基化度(n=50)决定HLB值
注: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衍生物,天然来源不适用此成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乳化剂 |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稳定胶束 | 充分证实 | 临界胶束浓度(CMC)0.001-0.01% (Journal of Colloid Science, 1963) | 0.5-5% |
| 增溶剂 | 疏水内核包裹油溶性成分 | 充分证实 | 可增溶量达自身重量20%的香精(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1985) | 1-10% |
| 温和清洁 | 通过胶束包裹皮脂 | 证据矛盾 | 体外实验显示高浓度(>5%)破坏角质层脂质双分子层(Cutaneous Toxicology, 1991) | - |
| 抗静电 | 表面电荷中和 | 有限证据 | 仅在护发产品中有间接证据(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1978)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主成分结构 | C9H19C6H4O(CH2CH2O)50H | 分子量≈2500 Da,HLB≈18.2 |
| 关键杂质 | 1,4-二?烷、未反应壬基酚 | 1,4-二?烷为IARC 2B类致癌物(限值≤10ppm) |
| 同系物分布 | 乙氧基化度n=45-55 | 聚合度决定表面活性,n=50为亲水-亲油平衡点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O/W型乳化体系: 膏霜/乳液(历史应用)
- 香精增溶剂: 香水/化妆水
- 工业清洁剂: 金属加工液/纺织助剂
协同成分系统
- 乳化增效: 硬脂酸甘油酯类(降低界面能)
- 粘度调节: 卡波姆(需pH>5.5避免沉淀)
- 争议组合: 阳离子调理剂(可能形成致癌亚硝胺)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欧盟SCCS: 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 CIR: 有限使用浓度下安全,但强调环境毒性 (2016评估)
- 内分泌干扰: 明确证据(体外雌激素受体结合EC50=0.1mg/L)
使用限制与禁忌
- 绝对禁忌: 孕妇/婴幼儿产品、粘膜接触产品
- 环境危害: EC50(藻类)=0.5mg/L(剧毒水生生物)
- 皮肤刺激性: 5%浓度下斑贴试验阳性率>15% (Dermatitis, 2009)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 全球趋势: 化妆品领域基本淘汰(<1%新品使用率)
- 现存应用: 工业清洗剂(占比>85%)、低价染发膏
- 替代成分: 烷基多糖苷(APG)、聚甘油酯类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认"聚醚"为安全成分(忽略壬基酚结构毒性)
- 混淆乙氧基化度(n=9与n=50毒性差异不明)
- 低估环境累积效应(半衰期>60天)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结论
- 技术价值: 高效乳化/增溶剂,但存在不可接受的安全风险
- 监管状态: 欧盟全面禁用,中国限用(GB/T 26396-2011)
- 替代方案: 蔗糖酯、PEG-氢化蓖麻油等更安全替代品
研究展望
- 降解产物(壬基酚)在人体脂肪组织中的蓄积研究
- 污水处理中APEOs的深度降解技术开发
- 高安全性高分子量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
(本报告依据:欧盟SCCS意见书SCCP/087/05、CIR评估报告2016、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0(3):3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