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基琥珀酸二乙基己酯钠
磺基琥珀酸二乙基己酯钠

中文名:磺基琥珀酸二乙基己酯钠
英文名:DIETHYLHEXYL SODIUM SULFOSUCCIN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磺基琥珀酸二乙基己酯钠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Disodium Ethylhexyl Sulfosuccinate (DEHSS)
化学来源与背景
- 化学类别: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合成路径: 通过两步酯化反应合成:
- 马来酸酐与2-乙基己醇酯化形成单酯
- 亚硫酸氢钠磺化形成二钠盐
- 首次商业化应用: 1950年代由American Cyanamid公司开发
- 天然存在: 自然界不存在,纯合成化合物
物理化学特性
- 外观: 白色至淡黄色蜡状固体或透明粘稠液体
- 溶解度: 易溶于水(>100g/L, 20°C),溶于乙醇,不溶于非极性溶剂
- CMC临界胶束浓度: 0.1-0.5% (w/w) (来源: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2)
- pH稳定性: 稳定范围 pH 4-10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 |
---|---|---|---|---|
清洁/卸妆 | 降低表面张力(≈30mN/m),乳化油性物质,增溶疏水分子 | ★★★★☆ (充分证实) |
体外测试显示清除皮脂效率达92% (J. Soc. Cosmet. Chem, 1998) | 0.5-2% |
发泡/增稠 | 形成层状液晶结构增加粘度,稳定泡沫 | ★★★☆☆ (实验证实) |
与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复配时泡沫体积增加40% (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5) | 1-5% |
温和性 | 大分子空间位阻降低蛋白变性,双电荷头降低脂质溶解 | ★★★☆☆ | 角膜刺激试验分值比SLS低67% (Toxicology in Vitro, 2005) | - |
促渗透 | 可能通过角质层脂质扰动 | ★☆☆☆☆ (推测性) |
体外模型显示咖啡因渗透增加15%,需人体验证 (Preliminary in vitro data) | 未知 |
"修复屏障" | 缺乏明确机制证据 | ☆☆☆☆☆ | 厂商宣称,无公开研究支持 (来源:厂商资料)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活性物 | 磺基琥珀酸二乙基己酯钠 (C20H37NaO7S) |
分子量: 444.56 g/mol Log P: -1.2 (高亲水性) |
典型杂质 | • 马来酸二乙基己酯钠 • 未反应醇(2-乙基己醇) |
含量通常<1% 需控制防止皮肤刺激 |
结构特征 |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洁面产品: 卸妆乳(2-5%)、泡沫洁面(1-3%)
- 洗发水: 温和型(3-8%),特别是儿童配方
- 身体清洗: 沐浴露/油(4-10%)
- 特殊剂型: 水溶性卸妆油、免洗型产品
协同成分系统
- 泡沫增强: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1:1~1:2)
- 粘度调节: 氯化钠/氯化铵(0.5-1%)
- 降低刺激性: 聚甘油酯类、PEG-7甘油椰油酸酯
- 增溶体系: 乙氧基二甘醇(助溶剂)
配方禁忌
- 阳离子调理剂: 形成不溶性沉淀(如季铵盐-70)
- 高浓度电解质: >3%导致粘度崩溃
- 强酸性环境: pH<4可能水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浓度≤2%) (CIR 2016 Final Report)
- 急性毒性: LD50(大鼠口服)>2000mg/kg
- 眼刺激性: 兔眼测试显示可逆刺激 (满足ISO 11985标准)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 推荐: 敏感肌、儿童产品(浓度<1.5%)
- 谨慎使用: 湿疹急性期、屏障严重受损皮肤
- 致敏率: 0.2-0.5%(斑贴测试) (Dermatitis, 2019)
环境安全性
- 生物降解性: 28天降解>90%(OECD 301B)
- 生态毒性: EC50(水蚤)=18mg/L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 中高端(比SLS贵3-5倍)
- 宣称热点: "温和洁净"、"敏肌专用"、"婴儿可用"
- 应用增长点: 敏感肌护理(+24% CAGR) (Market Research Future 2023)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认知: 68%消费者关联"温和性" (全球消费者调查)
- 认知误区: 23%消费者错误认为"源自天然琥珀酸"
- 清洁力担忧: 42%消费者怀疑其清洁效果
7. 总结与展望
综合评估
- 优势: 卓越温和性、良好配伍性、环境友好
- 局限: 清洁力中等、成本较高、增稠难度大
- 风险收益比: 适合敏感肌清洁产品的优选表活
研究与发展方向
- 新型衍生物: 开发更长链烷基酯提高清洁力
- 递送系统: 脂质体包裹降低残留刺激
- 可持续性: 生物基原料替代石油来源2-乙基己醇
- 临床验证: 亟需玫瑰痤疮患者群体使用研究 (当前缺乏专项研究)
最终建议: 在0.5-2%浓度范围内,可安全用于敏感肌清洁产品,但需避免夸大"修护"功效宣称。未来应加强其在特应性皮炎护理中的循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