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脂酮

硬脂酮

硬脂酮
中文名:硬脂酮
英文名:STEARON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硬脂酮 (Stearone)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Stearone

化学名称: 18-Pentatriacontanone (十八烷三十五酮) 或类似长链酮类化合物

CAS号: 504-53-0 (常见于十八烷酮变体)

分子式: C35H70O

分子量: 约 507.0 g/mol

来源与制备

硬脂酮是一种合成蜡质成分,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制备:

  • 化学合成: 由硬脂酸(Stearic Acid)或其他长链脂肪酸通过酮化反应(如酮合成或氧化耦合)制得,常见于工业规模化生产。(依据:有机合成化学文献)
  • 天然来源: 极少量存在于某些植物蜡或蜂蜡中,但商业用途几乎全为合成品,以确保纯度和一致性。(参考:化妆品原料词典)

物理性质: 白色至淡黄色固体蜡状物,熔点范围约 50-70°C,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矿物油。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科学依据为重点)

硬脂酮在化妆品中主要作为辅助成分,其功效基于物理化学性质而非生物活性。以下表格总结宣称功效及相关科学依据。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典型配方)
保湿与屏障支持 作为闭塞剂,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疏水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并通过填充角质层间隙增强屏障功能。 中等(基于体外和模型研究)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硬脂酮能降低TEWL达10-20%,但缺乏直接人体临床试验。(来源:体外渗透研究) 1-5% (w/w)
肤感改良与润滑 通过其蜡质特性提供滑爽、柔软触感,减少配方黏腻感,并增强产品铺展性。 强(大量配方经验证实) 广泛应用在乳霜、口红中,消费者测试显示肤感提升。(参考:化妆品配方教科书) 0.5-3% (w/w)
抗氧化与抗衰老 理论推测其长链结构可能捕获自由基,但无直接证据支持生物抗氧化活性。 弱(仅为理论推测) 无可靠研究证实;此宣称多基于营销,而非科学数据。(注:此宣称缺乏人体或体外证据) N/A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保湿功效

硬脂酮的保湿机制主要源于其物理闭塞性。在配方中,它与其他脂质协同形成晶格结构,降低水蒸发速率。一项体外研究使用Franz扩散池模拟皮肤,显示含5%硬脂酮的配方减少TEWL效果与凡士林类似,但机制被动,无主动保湿成分如甘油的作用。(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硬脂酮属于长链脂肪酮类,其化学结构决定了在配方中的行为。下表概述核心化学特性。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长链脂肪酮 Stearone (C35H70O) 高熔点蜡状固体,非极性,Log P ≈ 15(高亲脂性),化学惰性,无反应性官能团。
同系物与变体 可能包含C16-C18链长变体(如Palmitone) 商业产品常为混合物,熔点随链长变化;纯度>90%用于化妆品。

化学结构与稳定性

硬脂酮的分子结构以羰基(C=O)为中心,两侧连接长烷基链(通常C17链),这赋予其:

  • 高稳定性: 耐氧化、水解和光降解,因无易反应基团。(依据:化学稳定性研究)
  • 低皮肤渗透性: 大分子量和高Log P使其不易穿透角质层,主要作用于表面。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乳霜和乳液: 作为增稠剂和稳定剂,增强乳化体系稳定性,浓度1-5%。
  • 口红和彩妆: 提供结构支撑、润滑性和光泽感,浓度2-10%。
  • 护发产品: 在发蜡中用作定型成分,减少飞絮。

协同成分

硬脂酮常与其他成分搭配以增强性能:

  • 与乳化剂协同: 如与硬脂酸甘油酯鲸蜡醇共用,改善膏体稠度和涂抹性。
  • 与油脂协同: 如矿物油或硅油,增强铺展性和闭塞性,提升保湿效果。
  • 与活性成分协同: 作为载体,帮助疏水性活性物(如维E)分散,但无化学增强作用。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概况

硬脂酮被广泛认为安全用于化妆品:

  • 皮肤刺激性: 极低,多次人体斑贴试验显示无刺激性或过敏性。(参考:CIR评估报告)
  • 全身毒性: 无 concerns,因不易吸收;动物研究显示口服LD50 >5000 mg/kg( practically non-toxic)。
  • 环境安全性: 生物降解性低,但用量小,环境影响可忽略。

适用皮肤类型与注意事项

  • 适用: 所有皮肤类型,尤其干性和成熟皮肤,因屏障支持作用。
  • 注意事项: 油性或 acne-prone 皮肤可能觉得厚重;建议配方中搭配轻质油脂。
  • 孕妇与儿童: 无已知风险,可安全使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常见定位

硬脂酮在市场中通常被定位为:

  • 多功能辅助成分: 不作为主要营销亮点,而是隐藏在成分列表中,强调产品质地和稳定性。
  • “天然”宣称: 部分品牌可能误导性关联其与天然蜡类,但实为合成品。(注:此宣称需谨慎评估)

消费者认知与教育

消费者对硬脂酮认知度低,常误认为它是“化学物质”而担忧。教育重点应强调:

  • 其安全性记录和惰性性质。
  • 在配方中的功能性角色(如改善触感),而非活性功效。

7. 总结与展望

总结

硬脂酮是一种安全、多功能的合成蜡,在化妆品中主要作为增稠剂、闭塞剂和肤感改良剂。其科学依据集中于物理机制,如保湿和屏障支持,但缺乏生物活性证据。抗氧化等宣称多为营销驱动。

未来展望

研究趋势可能包括:

  • 绿色合成方法: 开发更可持续的生产工艺。
  • 纳米化应用: 探索纳米颗粒形式以增强性能,但需安全评估。(注:此为初步研究方向)

总体,硬脂酮将继续作为配方基石成分,但不会成为活性功效焦点。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