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蒙纳姜根油
卡萨蒙纳姜(ZINGIBER CASSUMUNAR)根油

中文名:卡萨蒙纳姜根油
英文名:ZINGIBER CASSUMUNAR ROOT OIL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卡萨蒙纳姜(ZINGIBER CASSUMUNAR)根油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学背景
ZINGIBER CASSUMUNAR ROOT OIL(卡萨蒙纳姜根油)源自姜科姜属植物卡萨蒙纳姜(Zingiber cassumunar),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热带地区,在泰国传统医学中称为"Plai"。
提取工艺与物理特性
- 提取方法: 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处理新鲜或干燥根茎
- 得油率: 约0.2-0.5% (干重基准)
- 外观: 淡黄色至琥珀色流动液体
- 气味特征: 温暖辛香,带有木质、柑橘及胡椒样气息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炎与舒缓 | 抑制COX-2、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表达;阻断NF-κB炎症信号通路 | 强体外证据 中等离体证据 |
0.05%浓度显著抑制UVB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反应(J Ethnopharmacol, 2018) | 0.01-0.1% |
抗氧化防护 | 清除ROS自由基;激活Nrf2/ARE抗氧化通路;增强SOD/GPx酶活性 | 强体外证据 | DPPH清除率IC50=32μg/mL,优于α-生育酚(Planta Med, 2015) | 0.05-0.3% |
抗菌抗痤疮 | 破坏细菌细胞膜完整性;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形成 | 中等体外证据 | 对痤疮丙酸杆菌MIC=0.625μL/mL(J Appl Microbiol, 2020) | 0.5-2% |
肌肉松弛与抗皱* | 推测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影响肌肉收缩 | 初步体外证据 | 离体肌肉收缩抑制率41%(2%浓度)(Nat Prod Res, 2017) | 未知 |
*注:肌肉松弛宣称主要基于传统使用和初步离体研究,缺乏临床抗皱功效验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相对含量 | 基本性质与功能贡献 |
---|---|---|---|
苯基丁烯类 | (E)-1-(3,4-二甲氧基苯基)丁-1-烯 三甲氧基苯基丁烯 四甲氧基苯基丁烯 |
60-85% | 核心活性组分,贡献主要抗炎/抗氧化特性 |
单萜烯类 | 萜品烯-4-醇 γ-萜品烯 对伞花烃 |
12-25% | 协同抗菌作用,调节油相流动性 |
倍半萜烯类 | β-石竹烯 α-葎草烯 |
3-8% | 皮肤渗透促进,潜在TRPV通道调节 |
醛酮类 | 樟脑 姜烯酮 |
<2% | 气味贡献,微量清凉感 |
(化学组成存在地域差异,泰国品种苯基丁烯类含量显著高于印尼变种)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抗炎舒缓类: 晒后修护凝胶/面膜、玫瑰痤疮护理品
- 油性/痤疮皮肤: 控油精华、祛痘点涂液
- 运动恢复类: 肌肉放松按摩油/膏
- 天然防腐体系: 协同增强防腐效力
增效协同组合
- 抗炎增效: + 红没药醇/甘草查尔酮 (抑制互补炎症通路)
- 控油抗痤疮: + 水杨酸/辛酰甘氨酸 (增强毛囊渗透与菌群调节)
- 抗氧化网络: + 维生素E/阿魏酸 (延长自由基清除链式反应)
- 感官优化: + 柑橘类精油 (中和辛辣气息)
配方技术要点
需预分散于醇类或乙氧基二甘醇载体,避免油相析出;pH耐受范围4-8;避免与强氧化剂直接配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状态: 尚未完成正式评估 (参考生姜油安全数据)
- 致敏风险: 中等 (含潜在致敏物萜品烯-4-醇)
- 光毒性: 无报告 (IFRA标准)
- 致痘性: 低 (comedogenic rating 1-2)
使用限制与警示
- 孕妇慎用 (传统用于子宫收缩,缺乏毒理学数据)
- 建议使用浓度:面部护理 <0.5%,身体护理 <2%
- 皮肤测试要求:需进行斑贴试验,尤其敏感肌人群
- 注:含甲氧基苯基化合物,高剂量长期使用安全性需进一步验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核心诉求: "天然抗炎替代者"、"泰国传统草药智慧"
- 价格定位: 高端天然/有机线 (原料成本$800-1200/kg)
- 目标人群: 成分党、天然护肤爱好者、运动恢复需求者
宣称现状分析
常见过度宣称:"天然肉毒杆菌替代物"、"即刻抚平动态纹" - 缺乏可靠人体功效验证
科学支持宣称:"经认证抗炎成分"、"实验室验证抗氧化力" - (需标注具体研究浓度)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 独特苯基丁烯类成分为天然抗炎剂提供新选择
- 体外研究显示优异的抗氧化/抗菌潜力
- 传统应用历史提供安全性初步佐证
研究缺口
- 人体临床试验极度缺乏 (尤其抗皱宣称)
- 长期使用安全性数据不足
- 标准化提取物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建立
应用前景
在天然抗炎精华、运动恢复产品及痤疮辅助治疗领域具开发潜力,需配合:
- 开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开发稳定化包埋技术
- 建立化学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标准
(报告依据: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Planta Medica, CIR评估框架及INCI数据库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