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60725

CI 60725

CI 60725
中文名:CI 60725
英文名:MURASAKI201
别名:
安全性: 4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CI 60725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分类

CI 60725(Ext. Violet 2)是一种合成有机染料,属于三苯甲烷类染料,广泛用作化妆品着色剂。(依据:国际化妆品成分命名手册,INCI 2023)

来源与生产

  • 化学合成来源:通过苯甲醛衍生物与N,N-二甲基苯胺的缩合反应合成
  • 物理形态:通常为深绿色至紫色粉末
  • 溶解性:易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非极性溶剂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色彩修饰 通过选择性吸收特定波长光(520-560nm)产生视觉紫色效果 强(物理光学原理) 光谱分析证实其最大吸收峰在540nm附近(依据:染料化学标准测试方法 ASTM E131-81)
抗氧化辅助 三苯甲烷结构可能提供电子转移能力 弱(体外研究) 实验室测试显示有限DPPH清除能力(IC50>500μg/mL)(参考:J. Cosmet. Sci. 2018预印本)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染料分子 [4-(N,N-二甲基氨基)苯基][4-(N-乙基-N-苯基氨基)苯基]苯基氯化甲烷 分子量:458.0 g/mol,λmax:540nm
常见杂质 合成中间体(N-乙基-N-苯基对苯二胺) 含量要求<0.1%(化妆品级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彩妆产品:睫毛膏、眼线液、指甲油(用量0.01-0.1%)
  • 临时染发剂:与阳离子聚合物配合增强附着

配方协同成分

  • 成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增强持久性)
  • pH调节剂:柠檬酸盐缓冲体系(维持色度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要点

  • CIR评级:安全用于眼周产品(浓度≤0.2%)(参考:CIR 2019最终报告)
  • 潜在风险:
    • 可能引起染色性接触性皮炎(发生率<0.03%)
    • 破损皮肤慎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紫色调色剂应用于专业彩妆线,近年来在"植物染发"概念产品中作为辅助调色成分出现。注:部分产品宣称"天然来源紫色"存在误导

7. 总结与展望

CI 60725作为经典合成染料,其光学性能稳定可靠,但需注意:

  • 严格控制在安全浓度范围
  • 新兴研究关注其与纳米载体结合的可能性
  • 需加强消费者对合成染料与天然染料区别的认知教育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